改良张力带法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摘要】 目的 介绍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又一内固定术式。方法 采用2根平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肩锁关节,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其中新鲜脱位15例,陈旧性脱位3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其中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该法用于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有效地防止了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以运动损伤较多。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肯定。我们于1993~2003年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肩锁关节,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6~60岁。右侧10例,左侧8例。术前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2~5mm)在10~18mm之间;喙锁间距(正常11~13mm)在18~30mm之间。按Allman分类方法∶Ⅱ型3例,Ⅲ型15例。新鲜脱位15例,陈旧性脱位3例。
1.2 手术方法
仰卧,患肩略垫高,局麻或颈丛麻醉。术式∶切口自肩峰开始经过肩锁关节沿锁骨外侧端至喙突,切开皮肤后略向两侧潜行剥离浅筋膜层,沿三角肌及斜方肌内缘显露出肩锁关节(切忌损伤头静脉和肌群,如已有损伤,应予以修复),清除关节内碎片及瘢痕,不需要剥离锁骨骨膜,将肩关节外展15°后,自肩峰外缘斜行向上插入2根平行的大小适中的克氏针,途经复位的肩锁关节直达锁骨外侧上方穿出,然后将克氏针首尾折弯以防滑脱,再用钢丝从2根平行克氏针进出针处紧贴骨膜穿出,绕克氏针后呈“8”字捆绑。间断缝合肩锁韧带及皮肤。术后不需要外固定,24h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练,2个月后可取出张力带钢丝及克氏针。
1.3 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无痛,无畸形,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无痛,无畸形,肩外展正常,上举受限<20°。中∶无痛,轻度畸形,上举受限>20°。差∶疼痛,明显畸形,肩外展及上举均受限。2 结果本组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00%。
3 讨论
肩锁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对肩部活动起一定作用,临床上以运动性损伤脱位最常见。对重度脱位往往不易复位,常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法达数十种 [1] ,但至今尚无一种被公认为行之有效、令人满意的术式。近年来临床趋向于compromise手术和Vargas手术。曾有学者比较了重度脱位的各种手术,指出肩锁间固定更优于喙锁间固定。
3.1 治疗方法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常采用保守治疗,以胶布粘贴法固定和Velpeau绷带固定较多,但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常诉肩峰处压痛,少部分患者出现压迫性溃疡和过敏性皮炎,故而自行拆除外固定而告治疗失败。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采用交叉克氏针法 [2] 和单根克氏针张力带法 [3] 内固定肩锁关节,术后辅以Velpeau绷带固定3周,发现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克氏针滑脱或因单根克氏针强度不够导致半脱位表现。近些年来,有人报道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取得了满意效果,但费用很高,许多病人难以承受。 1993年,我们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法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其优良率100%。
3.2 改良张力带法
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完全符合AO学派的基本要求,满足骨关节损伤愈合和功能恢复所需要的生物学条件。克服和减少了其它方法给受损关节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操作简单,固定牢靠;(2)采用了较细的克氏针和纲丝组合,降低了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骨关节愈合和功能恢复;(3)弥补了交叉克氏针和单根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时强度不够的缺陷;(4)术中无需广泛剥离骨膜,不损伤周围肌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局部血液循环,为关节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5)钢丝紧贴骨膜穿出呈“8“字捆绑,除了不易滑脱外,主要是利用了周围三角肌和斜方肌的收缩活动,产生了动力加压作用,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6)术后无需外固定,关节可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废用性萎缩。
参考文献
1 Hakan B,Lennart H,Jan T.Acromioclaviculan Separations treated conˉservatirely.Acta Orthop Seand,1983,42:743.
2 Richards RR.Acromioclaviculan joint injuries.Instr Course Lect,1993,42:259.
3 褚策良,焉树林,杨玉峰,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位.中华骨科杂志,1995,15∶358.
(收稿日期:2004-04-08)
作者单位:430050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铁路中心医院暨武汉市事故急救中心 (编辑日 强), http://www.100md.com(刘洋 汤美玉 杨青)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且以运动损伤较多。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都不肯定。我们于1993~2003年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肩锁关节,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6~60岁。右侧10例,左侧8例。术前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2~5mm)在10~18mm之间;喙锁间距(正常11~13mm)在18~30mm之间。按Allman分类方法∶Ⅱ型3例,Ⅲ型15例。新鲜脱位15例,陈旧性脱位3例。
1.2 手术方法
仰卧,患肩略垫高,局麻或颈丛麻醉。术式∶切口自肩峰开始经过肩锁关节沿锁骨外侧端至喙突,切开皮肤后略向两侧潜行剥离浅筋膜层,沿三角肌及斜方肌内缘显露出肩锁关节(切忌损伤头静脉和肌群,如已有损伤,应予以修复),清除关节内碎片及瘢痕,不需要剥离锁骨骨膜,将肩关节外展15°后,自肩峰外缘斜行向上插入2根平行的大小适中的克氏针,途经复位的肩锁关节直达锁骨外侧上方穿出,然后将克氏针首尾折弯以防滑脱,再用钢丝从2根平行克氏针进出针处紧贴骨膜穿出,绕克氏针后呈“8”字捆绑。间断缝合肩锁韧带及皮肤。术后不需要外固定,24h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练,2个月后可取出张力带钢丝及克氏针。
1.3 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无痛,无畸形,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无痛,无畸形,肩外展正常,上举受限<20°。中∶无痛,轻度畸形,上举受限>20°。差∶疼痛,明显畸形,肩外展及上举均受限。2 结果本组优16例,良2例,优良率100%。
3 讨论
肩锁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对肩部活动起一定作用,临床上以运动性损伤脱位最常见。对重度脱位往往不易复位,常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法达数十种 [1] ,但至今尚无一种被公认为行之有效、令人满意的术式。近年来临床趋向于compromise手术和Vargas手术。曾有学者比较了重度脱位的各种手术,指出肩锁间固定更优于喙锁间固定。
3.1 治疗方法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常采用保守治疗,以胶布粘贴法固定和Velpeau绷带固定较多,但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常诉肩峰处压痛,少部分患者出现压迫性溃疡和过敏性皮炎,故而自行拆除外固定而告治疗失败。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采用交叉克氏针法 [2] 和单根克氏针张力带法 [3] 内固定肩锁关节,术后辅以Velpeau绷带固定3周,发现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克氏针滑脱或因单根克氏针强度不够导致半脱位表现。近些年来,有人报道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取得了满意效果,但费用很高,许多病人难以承受。 1993年,我们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法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其优良率100%。
3.2 改良张力带法
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完全符合AO学派的基本要求,满足骨关节损伤愈合和功能恢复所需要的生物学条件。克服和减少了其它方法给受损关节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操作简单,固定牢靠;(2)采用了较细的克氏针和纲丝组合,降低了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骨关节愈合和功能恢复;(3)弥补了交叉克氏针和单根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时强度不够的缺陷;(4)术中无需广泛剥离骨膜,不损伤周围肌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局部血液循环,为关节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5)钢丝紧贴骨膜穿出呈“8“字捆绑,除了不易滑脱外,主要是利用了周围三角肌和斜方肌的收缩活动,产生了动力加压作用,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6)术后无需外固定,关节可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废用性萎缩。
参考文献
1 Hakan B,Lennart H,Jan T.Acromioclaviculan Separations treated conˉservatirely.Acta Orthop Seand,1983,42:743.
2 Richards RR.Acromioclaviculan joint injuries.Instr Course Lect,1993,42:259.
3 褚策良,焉树林,杨玉峰,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位.中华骨科杂志,1995,15∶358.
(收稿日期:2004-04-08)
作者单位:430050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铁路中心医院暨武汉市事故急救中心 (编辑日 强), http://www.100md.com(刘洋 汤美玉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