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20期
编号:10620981
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注射川芎嗪治疗肾小球疾病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20期
     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药物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多采用大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因此有较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肾脂肪囊为肾周的一层脂肪间隙,可以作为一些药物的储存并向肾脏组织内渗透的场所。我院几年来采用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直接注药治疗肾小球疾病,安全性好,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11例,年龄23~57岁,平均37.2岁;男6例,女5例。其中肾病综合征5例,肾炎综合征6例,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例伴有轻中度水肿。9例进行了肾活检,其中微小病变、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

    1.2 方法

    仪器采用阿洛卡SSD-62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穿刺用20G八光牌PTC-B型穿刺针。患者取俯卧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用PTC-B型针向两侧肾脂肪囊穿刺并注射川芎嗪40mg(每侧20mg),每周2次,共10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测定血清肌酐、白蛋白、尿毒氮及尿蛋白。治疗期间观察病人的水肿及并发症情况。每次穿刺后1h、24h常规超声检查。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肾脂肪囊内注药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情况见表1,肾脂肪囊内注药治疗前后血清肌酐、白蛋白情况见表2(注:治疗后指标均为最后一次的结果)。3例伴有水肿的患者水肿程度均明显减轻。穿刺后1h、24h常规超声检查未发现局部出血及脂肪囊变化,1例患者第5次穿刺后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余病例未见感染症状。

    3 讨论

    在肾周围筋膜囊内形成肾周围筋膜间隙(Gerota氏筋膜间隙),其中含有脂肪及蜂窝组织,又称肾脂肪囊[1]。从川芎嗪在肾囊内注射有内转运动态观察,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静脉给药相比,川芎嗪在注入肾脂肪囊后局部肾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且持续存在的时间长。注射后48h肾组织内仍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说明肾脂肪囊可以作为某些药物的储存并向肾内运转的场所[2]。穿刺过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实施,患者取俯卧位,双肾下极作为入路,避免穿过肝、脾、肠道、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肾筋膜有一定的韧性,穿刺针通过时有一种落空感,然后进入脂肪囊,肾脂肪 囊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肾周围条形稍低回声区,其厚度成人可达20mm,体形消瘦者较薄,在超声图像上观察穿刺针针尖的位置,下压肾纤维膜(肾包膜)稍凹陷,然后稍退针,注药时可以看到少量强回声影向两侧散开,阻力较小,说明针尖在肾脂肪囊内,可以进行注药治疗。表1(略) 肾脂肪囊穿刺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定量情况(g/24h)表2(略) 肾脂肪囊穿刺治疗前、后血清肌酐、白蛋白情况 病例 血清肌酐(μmol/L)注:与治疗前相比,(肌酐)P>0.05,(血清白蛋白)P<0.01川药嗪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常用于脑血管病、冠心病、三叉神经痛、慢性肾炎氮质血症等疾病的治疗[3],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肾小球肾炎治疗的主要药物,基本为大剂量口服及静脉全身给药,有较大的副作用,可引起如感染、溃疡病、Cushing综合征、骨质疏松、高血压、股骨头坏死、水钠潴留、糖代谢紊乱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4],这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组病例,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注射川芎嗪,不但避免了激素全身用药所带来的药物副作用,而且临床疗效明显,11例患者大多数尿蛋白转阴或明显减少,低蛋白血症得到了纠正,水肿消退。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双侧肾脂肪囊给药是一种较 好的给药方式,具有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副作用少和费用低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金绍岐.实用外科解剖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02.

    2 王玉柱,蔡美顺,于仲元,等.大鼠肾囊川芎嗪肾内转运动状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4):292-294.

    3 庞国明,府军.常用药物新用途临床大全,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630-631.

    4 蔡美顺,于仲元,王玉柱,等.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1,21(5):280-281.

    (收稿日期:2004-04-15)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157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特诊科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肾内科, 百拇医药(韩久海 符海 林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