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620991
儿科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9期
1充血性心力衰竭,2肾脏疾病,3小儿高血压,4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5小儿肺动脉高压,参考文献
     大约40年前,科学家从蛇毒中发现了一种能防止缓激肽降解的缓激肽强化因子,其中含5~13个氨基酸的肽类混合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血压降低。经过一系列分子重构,合成了目前的口服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中的一些基因与ACE中的锌结合,使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阻,从而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使得血压下降,并减少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并降低醛固酮的分泌。该药于大约20年前开始应用于临床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随着对ACEI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了解到血管紧张素不仅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而且还存在肺、脑、肾脏、肾上腺、子宫等组织中,并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1] 。目前,ACEI已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常用药物。小儿主要用于下列疾病。

    1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儿科临床常遇到的问题,小儿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SNS)过度兴奋及RAS过度激活,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致使心脏负荷薄代偿,心脏的β受体大量消耗,最终导致心肌对儿茶酚胺及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失代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