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62013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9期
1病因病机,2辨证论治,3基础方加减,4中成药,参考文献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破坏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胃粘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变薄。本病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变,根据萎缩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 1] 。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胃痛”、“胃痞”、“痞满”等病证。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化学、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 [1] 。刘启泉等认为本病的病机总不离气(气机郁滞)、湿(湿浊中阻)、热(热毒蕴结)、瘀(瘀血停滞)。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也与之相关。无论病机如何变化、复杂,最终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胃络瘀阻,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 [2] 。李化义认为脾虚不运、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久之粘膜、腺体枯萎是形成本病的主因 [3] 。李恩复等通过对5236例病人临床观察表明萎缩性胃炎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其虚以阴虚为主,实以气滞、郁热、湿阻为多见 [4] 。何建成认为气虚、痰瘀食互结既是本病发病之关键病机,又是基础病机,应贯穿于本病发病之始终 [5] 。邱志楠等人对172例本病患者分析,属脾胃湿热者就有136例,占总例数的79% [6] 。项翠华则将本病的病机归纳为3个字:滞、虚、瘀。滞即气滞,由肝郁、湿热或虚证引起;虚即脾胃虚弱,包括阴虚,阳虚;瘀即血瘀,在临床上非三者单独存在,而常相互参杂出现 [7] 。

    2 辨证论治

    李超林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寒夹瘀,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胃阴亏虚夹瘀3型:(1)脾胃虚寒夹瘀型,予温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其药物组成:黄芪、肉桂、白芍、甘草、大枣、吴茱萸、川芎、丹参、红花、砂仁、田七、厚朴、茯苓。(2)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型,予疏肝理脾和胃,活血化瘀,其药物组成:白芍、当归、炒白术、柴胡、茯苓、甘草、延胡索、制香附、炒枳壳、山药、麦冬、田七、红花。(3)胃阴亏虚夹瘀型,予养阴清胃,活血化瘀,其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杭白芍、当归、白芨、生甘草、枸杞、川楝子、黄连、柴胡、黄精、延胡索、焦栀子、田七、红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