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0554793
《中国植物志》八十年编撰的风雨历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9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记者 李大庆 来源:《科技日报》2005-4-26报道

    2005年3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联合在北京宣布:《中国植物志》全部出齐。一部旷世巨著终于“浮出水面”。

    当代中国,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像《中国植物志》那样,用了8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也很少有什么著作能像《中国植物志》那样由四代科学家辛勤耕耘、通力合作而成。

    一位89岁的老人说:“我要为《中国植物志》这部巨著而热烈欢呼,中国植物学界终于站起来了!”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植物志》的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先生。

    解惑八十年

    原因一 植物虽丰富 条件却有限

    植物志是记载某个国家或某一地区植物名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经济价值等的科学著作。中国植物志自然是记载在中国国土上所生长植物的著作。但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以前如果要了解在我们中国生长的植物的资料,有时则不得不到国外出版的杂志书籍中去搜寻。因为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植物志。
, http://www.100md.com
    谁也不能说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植物志就不是发达国家,但事实却是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大都有自己的植物志。不仅如此,一些通过早期工业化革命而崛起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甚至出资出力编写他国的植物志。19世纪殖民地时期,英国编著出版了7卷《印度植物志》;20世纪30年代,法国也出版了6卷《印度支那植物志》。

    中国是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植物种类仅次于巴西、印尼等热带大国。面对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植物世界,中国植物学家早就萌发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中国植物志》的心愿。

    早在20世纪20年代,老一辈植物学家就开始采集标本,收集文献资料,研究专科专属。1934年胡先骕先生等在中国植物学会第二届会议上首次提出编纂《中国植物志》的设想,但限于当时的条件,特别是在标本、文献资料、经费、协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这一愿望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实现。

    不过这段历史,要随着最新全部出齐的《中国植物志》而改变了。今后凡是想了解中国植物的人,都可以从《中国植物志》中寻找答案。
, http://www.100md.com
    原因二 不仅要编写 还要搞研究

    《中国植物志》历经80年才完成,也与植物志编写的特殊性有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对记者说,植物志的编写不同于一般的辞书编纂,它带有很强的研究性,准确地说这种工作叫“编研”。

    他以一棵树为例讲了什么是“编研”:第一,这一棵树叫什么,它的名称与国际植物学界通用的名称是否一致;第二,这种树生长在哪里;第三,它为什么生长在某一地方,如果在没有标记的地方又发现了这种树你要解释怎么回事;第四,这棵树的经济价值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要把一种植物的上述四方面问题都回答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中国植物志》则对31142种植物做出了回答。

    此外,植物学家不仅要了解中国植物的特性,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植物,特别是我们周边国家的植物也要搞清楚。比如某一种植物如果在印度已经命名了,而你在中国也发现了,那你就不能重新命名了,否则就要出笑话。
, http://www.100md.com
    四代科学家、312人完成一部《中国植物志》,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难于上青天”的工作。

    原因三 野外苦做考察 动辄三四个月

    研究植物学的人是需要跑野外的,因而编研《中国植物志》就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完成。《中国植物志》里收录的植物有一万多种是由中国科学家自己发现并命名的,这一万多种植物就是中国的植物工作者用脚板“发现”的。

    参与《中国植物志》编研工作的植物学家洪德元院士向记者叙述了在野外工作的艰苦:“野外考查、采集标本,越是没人去的地方我们越是要去。人烟稀少之地,高海拔的大山都得去,并且经常是走两三天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在野外我们住过山洞;在少数民族居住区,我们曾住在猪圈旁的破棚子里。出野外三四个月是常有的事,我一年中最多时曾在外达7-8个月。我现在的研究生在野外工作一待就是三四个月。”

    可以说,一部《中国植物志》不仅记载了中国的植物,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骨。
, 百拇医药
    原因四 洋人轻率命名 考证大费周折

    外国人虽然没有出版一部《中国植物志》,但在我们中国的植物学界却拥有诸多的“发现”。

    由于中国植物学的不发达,世世代代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植物,其中的大多数从300多年前开始就被一个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传教士们“发现”并命名。按植物学界的“规矩”,谁先发现某种植物谁就可以为它命名。就像美洲的土著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却永远不会发现“新大陆”一样,落后的中国植物学界也被外国人抢先“发现”了上万种的中国植物,外国人还“欣然”地为其中许多植物命了名。

    二三百年前,外国传教士把“新发现”的中国植物标本拿回国去就命名,有的外国学者在发表的文章中对“新发现”的中国植物描述过于简单,仅三五句话就定了性。这些轻率的举动令国内外对中国植物的记载错误百出。中国科学家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考证。

    从植物学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不可能为那上万种中国植物重新命名,只能接受这一既成“事实”。但同样是为了植物学的发展,我们又不得不对外国人留下的各种讹误重新厘定。
, http://www.100md.com
    专家感言

    科学界对《中国植物志》的全部出齐给予高度评价。

    吴征镒(《中国植物志》主编):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完成的。

    陈心启(《中国植物志》副主编):

    从事植物学研究是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兼有的工作。我们到野外考查,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是要寻找那些未知的植物。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掌握中外已记载的植物。

    外国人对中国植物的记载中有很多错误,有的把中国植物的属、科都搞错了,还有的是把两种植物当成了一种,或把一种植物当成了两种,并都命了名,更有一些是张冠李戴,这种例子太多了。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要把前人关于中国植物的记载和标本都进行核实,这是很花费时间的。比如有的中国植物标本存放在欧洲的无名小镇,有的论文发表在欧洲大图书馆都没有收藏的杂志上,我们就只能想办法派人去弄清楚。太难了!

    陈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国宏观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学术成就,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世界性的,必将引起国际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部著作的全部出齐,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将做出重大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

    [新闻缘起]

    由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植物志》日前全部出版。这部旷世巨著记载了中国三万多种植物,包括九千多幅图版,共计五千多万字,一百二十六卷册,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