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00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0587017
2002年全军真菌病及常见皮肤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http://www.100md.com
     2002年全军真菌病及常见皮肤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pdf

    善 ,直至留暗红色的萎缩性瘢痕(见图 7) 。总疗程 5

    个月 ,共服用特比萘芬 75g。分别在治疗 2 个月及疗

    程结束时检测肝功能均未见异常。患者自觉耐受性良

    好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图 5 菌株培养后的镜下形态

    图 6 组织病理见棕褐色圆形厚壁孢子

    3 讨论 裴氏着色真菌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

    带地区 ,寄生于土壤中及植物上。可通过外伤侵入人

    和动物皮肤、皮下组织形成慢性肉芽肿损害[1 ]。此病

    在上海地区仍较为少见。1911 年巴西 Pedroso 首次从

    病人皮损中分离出此菌 ,我国于 1951 年尤家骏在山东

    省章丘地区首次分离此菌 ,此后 ,各地陆续有报道 ,但

    仍以山东省章丘地区病例居多。本病的特点是损害多

    为暴露部位 ,且多具外伤史 ,病灶多为单侧性 ,病程慢

    图 7 治疗后皮损痊愈

    性顽固难治 ,常见于户外活动者[2 ]。本例实际上有用

    手剥离皮损的轻微创伤史 ,造成病原菌的接种与入侵。

    现认为皮肤轻微外伤后 ,接触了被着色真菌污染的物

    质就有被感染的机会。但迄今尚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

    传染的报道。本病还需与其他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病

    鉴别。暗色丝孢霉病病灶标本直接镜检或组织病理为

    棕色的菌丝 ,真菌性足菌肿直接镜检或组织病理见棕

    色菌丝组成的颗粒。而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直接镜检

    或组织病理见单个或成堆的圆形厚壁暗棕色孢子 ,皮

    肤浅层和痂内可见菌丝。本例符合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的诊断。特比萘芬副反应轻微 ,对致病性真菌具有杀

    菌作用 ,对皮肤着色芽生菌病具有良好的疗效。Es2

    terre等[3 ]

    报道用特比萘芬 500mg/ d治疗 43 例皮肤着

    色芽生菌病 ,在 4、 8、 12 个月随访时 ,真菌学治愈率分

    别为 41. 2 %、 74. 1 %及 82.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