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11期
编号:10582481
外周血端粒酶在高血压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
端粒酶,端粒酶,高血压病,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重构中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及联合降压治疗对其活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端粒酶TRAP-Hyb Kit法检测外周血端粒酶活性,EH42例,老年正常体检者36例对照,并予联合降压治疗半年后复查端粒酶。结果 端粒酶EH阳性26例,老年正常体检者阳性3例,两者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降压半年后复查,EH组仍有10例为阳性,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H心脏重构中端粒酶呈高表达,经降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多个危险因子可使端粒酶持续阳性。

    关键词 端粒酶 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EH)引起的心脏重构,是EH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重构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肥大、增殖密切相关,并可使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增加。本研究拟观察EH心脏重构中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及经联合降压后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EH组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