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 2 微球蛋白(β 2 -M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尿Alb、β 2 -M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Ccr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FBG有所改善(P<0.05)。结论 依那普利对早期DN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展至临床DN,病情将难以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DN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32例临床上早期DN进行了治疗,观察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依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5.2)岁;糖尿病病程(6.9±3.4)年。试验前测2次24h尿白蛋白在30~300mg之间,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及其他肾脏病史。
1.2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试验前2周病人除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外,停用其它药物。32例患者均予口服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 2微球蛋白(β 2 -M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及甘油三酯(TG)。尿Alb、β 2 -M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它指标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验期间维持饮食及降糖药的基本恒定。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
2 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尿Alb、β 2 -M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Ccr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见表1。依那普利治疗后FBG有所改善(P<0.05),血脂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依那普利治疗前后尿Alb、β 2 -MG 与Ccr的变化 (略)
表2 依那普利治疗前后FBG、血脂的变化 (略)
3 讨论
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肾小球微循环障碍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1] 。糖尿病的持续高血糖可直接引起肾内血流高灌注、高血压及高滤过,且糖尿病时常同时存在的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分泌增多、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以及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等均可导致肾小球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系膜细胞增生、肥大,系膜基质增多 [2] ,故DN早期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肾内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加之蛋白非酶糖基化使电荷屏障减弱,蛋白漏出增多,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致尿中白蛋白排泄增加,并使肾小球基膜增厚和系膜扩张,损害肾小球,促进DN的发展。白蛋白尿的出现被国内外公认为DN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3] ,本组资料亦显示,糖尿病患者在血尿素氮、肌酐正常、Ccr尚未降低时,尿Alb、β 2 -MG即已升高,表明测尿Alb、β 2 -MG可以了解肾脏早期损伤情况。
依那普利属于ACEI制剂,能抑制全身和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由于ACEI对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强于对入球小动脉的作用,故能直接降低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内压,减轻高滤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削弱肾小球高滤过对系膜和基底膜的刺激作用。AˉCEI还能直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基质的产生,减少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阻止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减少尿蛋白,从而有效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过程,延缓DN的发展,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本组观察结果表明,依那普利可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尿Alb、β 2 -MG的排出,降低早期DN的高滤过,改善血糖水平,提示依那普利对早期DN患者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素秀.糖尿病肾病与微循环.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11:6.
2 钱酮荪.肾脏病学.第三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47.
3 梁琳琅,刘国良.糖尿病性蛋白尿电荷选择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3):138.
作者单位:222500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
(编辑刘 静), http://www.100md.com(周锦忠)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展至临床DN,病情将难以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DN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32例临床上早期DN进行了治疗,观察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依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5.2)岁;糖尿病病程(6.9±3.4)年。试验前测2次24h尿白蛋白在30~300mg之间,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及其他肾脏病史。
1.2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试验前2周病人除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外,停用其它药物。32例患者均予口服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 2微球蛋白(β 2 -M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及甘油三酯(TG)。尿Alb、β 2 -M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它指标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验期间维持饮食及降糖药的基本恒定。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
2 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尿Alb、β 2 -M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Ccr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见表1。依那普利治疗后FBG有所改善(P<0.05),血脂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依那普利治疗前后尿Alb、β 2 -MG 与Ccr的变化 (略)
表2 依那普利治疗前后FBG、血脂的变化 (略)
3 讨论
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肾小球微循环障碍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1] 。糖尿病的持续高血糖可直接引起肾内血流高灌注、高血压及高滤过,且糖尿病时常同时存在的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分泌增多、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以及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等均可导致肾小球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系膜细胞增生、肥大,系膜基质增多 [2] ,故DN早期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肾内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加之蛋白非酶糖基化使电荷屏障减弱,蛋白漏出增多,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致尿中白蛋白排泄增加,并使肾小球基膜增厚和系膜扩张,损害肾小球,促进DN的发展。白蛋白尿的出现被国内外公认为DN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3] ,本组资料亦显示,糖尿病患者在血尿素氮、肌酐正常、Ccr尚未降低时,尿Alb、β 2 -MG即已升高,表明测尿Alb、β 2 -MG可以了解肾脏早期损伤情况。
依那普利属于ACEI制剂,能抑制全身和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由于ACEI对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强于对入球小动脉的作用,故能直接降低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内压,减轻高滤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削弱肾小球高滤过对系膜和基底膜的刺激作用。AˉCEI还能直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基质的产生,减少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阻止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减少尿蛋白,从而有效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过程,延缓DN的发展,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本组观察结果表明,依那普利可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尿Alb、β 2 -MG的排出,降低早期DN的高滤过,改善血糖水平,提示依那普利对早期DN患者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素秀.糖尿病肾病与微循环.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11:6.
2 钱酮荪.肾脏病学.第三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47.
3 梁琳琅,刘国良.糖尿病性蛋白尿电荷选择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3):138.
作者单位:222500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
(编辑刘 静), http://www.100md.com(周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