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23期
编号:10573120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近况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23期
脂肪肝,脂肪肝,中医药治疗,近况与展望,1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2辨证分型治疗,3专方专药治疗,4中西医结合治疗,5问题和展望,参考文献
     【摘要】 从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前景,并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医药治疗 近况与展望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发病率不断升高。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而早期诊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因此其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五年多中医对于脂肪肝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祖国医学无“脂肪肝”的病名,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等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盈、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病机方面,董氏等 [1] 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湿痰瘀热互结,痹阻肝脏脉络。治疗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祛痰化湿为大法。雷氏 [2] 认为病理基础与痰、湿、瘀、积有关,常因痰湿碍脾,能食而不化,形成食积,且郁滞化热;瘀、积影响气血循行,导致气郁、血瘀,相因成病,胶结难解,形成痰、湿、热、气、血、食六郁之证。向氏等 [3] 则强调其基因病机是热毒湿浊蕴结于肝。王氏 [4] 认为肾中精气不足,阴阳失衡,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及涵木温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则为脂肪肝。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虽然虚实兼夹,但以邪实为主。水湿、痰浊、瘀血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2 辨证分型治疗

    谢氏 [5] 分为五型治疗:①肝气郁结型,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芎、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山楂、白术、莱菔子等);②肝郁脾虚型,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白术、茯苓、法夏、陈皮、党参、郁金、山楂、麦芽、九香虫、薏苡仁等);③痰湿中阻型,用胃苓汤合涤痰汤加减(半夏、茯苓、竹茹、枳实、陈皮、苍术、厚朴、泽泻、柴胡、枳壳、制胆星、木香、海浮石等);④肝瘀痰阻型,用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牡蛎粉、玄参、三棱、莪术、香附、郁金、大贝粉、槟榔、海浮石、水蛭、泽兰、鸡内金、瓜蒌等);⑤肝肾阴虚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