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573680
“入静”的保健养生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1什么是入静,2入静与睡眠的区别,3入静时机体的变化,4入静在养生中的作用,5中医的养生观,参考文献
     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作压力也日益加重的今天,养生保健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课题。祖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对养生的研究,其重要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入静”二字。本文试就“入静”之科学含义作如下探讨:

    1 什么是入静

    “入静”一词较早出现在宋末元初时,指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精神高度放松的状态。后来,人们认识到“入静”对养生有巨大的作用,“入静”逐渐发展成一种重要的健身方法。 入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一个人被电影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时,往往听不到同伴的呼唤。再如当一个钢琴演奏家在演奏时,整个心身进入到音乐意境中去,不仅意念专一,而且全身的动作也是那么协调。这类“全神贯注”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入静状态。另一种是人们有明确目的,主动追求的。例如佛家的“入定”,儒家的“坐忘”。 很早人们就发现在“入静”状态下,工作、学习的效率 高,疲劳少,在防病、抗衰老方面也有显著作用,逐渐在民间形成了各种“入静”的方法。

    2 入静与睡眠的区别

    入静既不同于清醒,也不同于睡眠。这种差别可以通过脑电图反映出来 [1] 。 通过观察发现,入静时脑电图呈现α波节律增强,表现为波幅增高,频率减慢,节律稳定,各区域趋向同步化以及由枕部向额叶转移等。部分入静者出现θ波,甚至出现更慢的δ波。 常人在闭目静息状态下,就可出现α波节律,表明α波是反映大脑皮质处于安静状态的波形。静息状态下的α波与入静时的α相比较,其波幅较低,频率较快,且不稳定,说明静息与入静不是同一机能状态。θ波一般在困盹情况下出现,困盹是大脑皮质由清醒向睡眠状态发展的过程,这时还表现为α波幅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