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573941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2期
1病因病机研究,2治则治法研究,3外治疗法研究,4中药作用机制研究,5结语,参考文献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性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属中医“妇人腹痛”、“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现将近5年来的研究状况及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研究

    唐晓华 [1] 认为本病的病理性质以肾气不足、带脉失约为本,湿热、瘀血、寒凝、痰湿为标,属于本虚标实证,其病理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后期由于胞宫空虚,体内肝肾精血趋于暂时不足阶段,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病邪乘虚而作;月经前期肾虚肝郁影响脾运,湿邪下注,致本病诸症多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王国红[2] 认为本病多由于经期、产后或计划生育手术后血室开放、摄生不当、湿热毒邪阻滞胞宫胞脉所致,而经抗炎或清热解毒治疗后,湿热之邪虽除,但胞脉瘀血难解,胞脉系于肾,故迁延日久多损及肾,导致肾虚,因而提出“瘀血为标,肾虚为本”。曹大农 [3] 也认为“血瘀”是慢性盆腔炎关键性的发病机制,血瘀日久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或苦寒清热太过伤脾,“脾虚”是本病可能出现的病理结局。肖承 [4] 则认为“肝郁肾虚”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病机。

    2 治则治法研究

    2.1 辨证分型论治

    2.1.1 从瘀论治 纵观诸家临床报道,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黄花朋 [5] 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50例,总有效率98.0%,治愈率56.0%。蒋燕 [6] 以此法为主拟加味清热调血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莪术、延胡索、牡丹皮、泽泻、败酱草、薏苡仁)加减治疗30例,总有效率96.7%,治愈率16.7%。高慧 [7] 总结并从组织形态学、炎症介质、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等多角度对比研究,发现以活血化瘀为主组方的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认为无论哪种因素致炎,活血化瘀中药均有效。

    2.1.2 从湿热论治 对症见腰酸、下腹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月经不调或先期量多、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计霞萍 [8] 拟红藤败酱汤(红藤、败酱草、土茯苓、薏苡仁、夏枯草、当归、炒白芍、川楝子、延胡索)治疗53例,总有效率94.3%,治愈率28.3%。陈军 [9] 拟二藤汤(忍冬藤、白毛藤、虎杖根、赤芍、白芍、绿萼梅、延胡索、广木香、象贝、炙鳖甲、牡丹皮、鸡内金、败酱草、生山楂)加味治疗87例,总有效率为96.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