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 2004年第12期
编号:10573432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12期
1医学模式的转变,2现代医学模式与医疗市场需求,3突出医院文化以提高医院知名度,获取院前医疗市场,4医院内部以提高医疗质量,解决患者心身健康问题为首任,5患者出院后应对其进行随访及实行三级预防策略,参考文献
     医学是关于人的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医学模式则反映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决定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医院如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自身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 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已由原来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以脑血管和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所谓退行性疾病为主。前者的致病因子是微生物,而后者的病因则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生活方式有关。面对这种变化,应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无论在探讨病因,控制流行,制订防治,健康教育对策上都显得无能为力。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必然要出现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1977年由美国纽约罗彻期特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的,它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科学,认为人是以自然人为前提的心理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它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因而在健康与疾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都是重要的因素,而且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有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更为重要。随着医学微观研究越来越深入的发展,生命活动中局部变化的前提和现实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又带来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社会的进步要求医学进一步社会化,因此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

    2 现代医学模式与医疗市场需求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躯体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是互动的关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引发疾病或对躯体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理、社会上的后果。在整体论看来,“人不仅仅是肉体”,“病人不仅仅是其疾病”,“卫生专业人员不仅仅是利用技术技能的受过科学训练的头脑”,只有当两个完整的人相互作用时,才能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

    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医学的实践领域发生了变化。临床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都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医生的诊断标准由单一的病灶转向全面诊断,因为健康不仅是躯体的无疾,而且也表现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治疗学方面提倡平衡医学理论模式,主体治疗应注意加强整体防卫功能调节和局部防卫功能调节相结合的防卫功能调节法,客体治疗应多种方法并用,既要用药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与对症治疗,修补和更换器官,也要补充、调节、代谢人体物质。医生既要运用高科技医术迅速为病人解除痛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