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慢性肝病的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各项检测慢性肝病的机制,与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依据肝脏的形态与内部结构的改变将图像分为4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各种慢性肝病,测值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经方差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HA、LN、PC—Ⅲ所测水平与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比较,q值为3.15~12.59、P<0.05,余各组比较P>0.05。超声图像分级与病理分期变化率82.2%。结论 血清HA、LN、PC—Ⅲ检测以功能代谢为基础,在肝脏有炎症活动期符合率高,超声诊断以肝脏形态与内部结构改变为基础,各有其特点,两项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关键词 超声显像 透明质酸 胶原 肝纤维化 肝硬化
Examination of Ultrasound Combined Assay of the Marks of liver fibrosis
Xue Feng,Zhou Feng,Yang Weiguo,et al.
New Century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ancheng224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ic image and seral marks of liver fibrosis,the hyaluronic acid(HA),laminin(LN),procollagenⅢ(PCⅢ),collagenⅣ(CⅣ),and their values in diagnosis of hepatic disease.Methods The ultrasonic image were divided into4classes upon shape and structure of liver,through assayˉing seral HA,LN,PCⅢ,CⅣby radioimmunology to assay various1iver diseases,which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istologicai changes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s Seral values of HA,LN,PCⅢ,CⅣwere compared with comˉpensative and decompensative cirrhosis,the q is3.15~12.59,P<0.05,but in other groups,P>0.05.The coinciˉdent rate is84.5%between ultrasound image and pathological histological stages.Conclusion The HA,LN,PCⅢin serum represented the functional changes,which are significant at inflammation,the ultrasound image shows the changes of shape and structure,both are useful,so the positive rate will be improved when the two examination is used.
Key Words ultrasonic image hyaluronic acid collagen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病理现象,病情随着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导致肝硬化,也有部分病例进行相应的逆转治疗,使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发生率,是临床的重要课题,为此,我院应用超声显像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旨在研究其两种方法诊断特点,并探讨其联合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住院和门诊病人,计73例,男5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2.6岁。本组病例均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和寄生虫病学学会,肝病学会于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标准 [1] ,诊断为慢性肝炎22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9例。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应用麦迪逊SA6000C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MHz,检查前先以健康人肝脏为标准将仪器对比度、亮度调到最佳状态,使图像柔和清晰,并应用总增益与TGC曲线,调整近场、中场、远场回声,使声像图从上至下均匀一致,对肝静脉、门静脉调至能清晰显示其走行,肝静脉彩色多普勒频谱为三相波。
检查中对肝包膜显示不清者,可用高频探头,以增加对肝包膜的分辨力。本文依据肝包膜光滑度、包膜厚度、肝实质回声强弱、粗细及分布是否均匀,肝静脉、门静脉显示清晰程度及血管内径变化,胆囊壁光滑程度与厚度,脾脏肿大情况,结合有关文献 [2] 将声像图分为4级:0级:肝包膜光滑,声像图呈白线条样回声,连续性好,肝实质回声中等,呈细密点状,分布均匀,肝静脉、门静脉走向清晰,彩色多普勒频谱正常,脾脏不肿大。Ⅰ级:肝包膜欠光滑,3.5MHz探头见包膜声像图模糊,不易测定其厚度,用高频探头可见包膜呈细颗粒状,肝实质回声增粗并分布不均,肝静脉,门静脉管壁清晰或稍模糊,内径不扩张,脾厚度正常或稍增厚。Ⅱ级:肝包膜不光整,呈锯齿样,包膜增厚,超声测值>2mm,肝实质回声增粗,强弱不均,并有结节样改变。肝静脉狭窄或扭曲,门静脉、脾静脉轻度扩张,脾肿大。Ⅲ级:肝包膜明显增厚,凹凸不平,声像图呈波浪状,肝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肝实质回声明显增粗并强弱不均,声像图呈结节样或网络样改变,肝静脉位移、狭窄变细或不显示,门静脉,脾静脉扩张或脐静脉重开放,脾脏明显增大,本文以此分级,作为超声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综合指标。
1.2.2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 应用放射免疫法,仪器应用SN-6100型自动放射γ计数器,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检测项目为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简称肝血清4项指标,以此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综合指标。其中HA为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研制的试剂盒,LN、PC-Ⅲ、C-Ⅳ为上海奥瑞恩诊断试剂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
1.2.3 病理检查 应用日本八光SCZ—B1041超声引导切割针取材,与手术中切块为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依据纤维浸润范围以及对肝脏结构破坏程度,与对微循环影响大小将肝脏病理表现分为S 1 、S 2 、S 3 、S 4 4期 [1] 。
1.2.4 随访检查 本文对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检查,随访 项目为超声图像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时间距首次检查3~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方差分析及Spearmans相关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HA、LN、PC-Ⅲ、C-Ⅳ测定结果 见表1。
2.2 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A、LN、PC-Ⅲ、C-Ⅳ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2。
2.3 肝组织病理分期与超声图像分级对比分析 见表3。
2.4 随访检查 本文对13例慢性肝炎、8例代偿期肝硬化进行了随访检查,结果见表4。
表1 临床各类肝病与肝血清4项指标检测结果关系分析 (略)
注:组间比较q pc4 =2.60 # P>0.05,余各组间比较q值为3.15~12.59,P<0.05
表2 肝组织病理分期与肝血清4项指标结果分析 (略)
注:组间比较 # q=0.16~1.51,P>0.05; ¤ q=2.05~2.07,P>0.05; △ q=0.21~1.19,P>0.05余各组间比较q=3.29~48.87,P<0.05
表3 病理分期与超声分级对照(略)
表4 21例肝病超声显像与血清检测随访结果(略)
3 讨论
3.1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产生机制 研究资料表明,肝脏 有炎症破坏,必然有纤维化组织增生。从表1可以看出,血清HA、LN、PC-Ⅲ在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测值,各组间比较,q值为3.15~12.59,P<0.05,仅有C-Ⅳ组间比较P>0.05。从表2也可以看出,HA各组间比较P<0.05,余各组间比较P>0.05,由此可以说明,HA对肝纤维化有很高的检出率与敏感性。血清肝纤维化的产生,在肝脏受到肝炎病毒或其他致病因子入侵人体后,造成肝细胞损伤及肝组织炎症反应,使处于静止状态的肝脏星状细胞被激活,激活后的星状细胞经过增生转化和分裂,合成大量胶原,沉积于肝细胞基质 [3] ,再由于降解相对不足,使纤维化逐渐增生,同时增生的胶原组织,自汇管区域向中央静脉继续延伸扩展成纤维间隔,导致肝小叶重新分割,最后形成肝硬化。从这一病理过程可以看出,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肝脏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从血清对各型慢性肝病检测结果分析,HA灵敏度较高,与其他组间相比P<0.05,本文观察与文献报道一致 [4] 。从表2血清检测与病理分期(S 1 ~S 4 )相比相关性也很好(P<0.05),分析其原因:肝纤维化时,肝内间质细胞合成HA能力增加,而肝脏摄取HA及分解代谢HA能力下降,致血清HA含量明显增高。
3.2 超声显像上反映肝脏形态及内部结构的改变 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形成时,肝包膜即增厚并不光滑,肝细胞损害严重,常发生片状坏死与桥状坏死,汇管区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肝小叶与汇管区内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反复进行,可导致肝硬化 [5] ,到肝硬化期病变更加明显,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网络间隔,肝小叶重新被侵害,这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肝脏结构形成大小不等的几何界面,超声显像发生反射与散射,形成相应的声像图,从表3可以看出,慢性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其超声图像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慢性肝炎超声图像有变化的为50%(11/22),代偿期肝硬化有变化的为93.8%(30/32),失代偿期肝硬化有变化的为100%(19/19),总变化率为82.2%。其中慢性肝炎超声图像为较轻,分析其原因,超声诊断是以依脏器的形态与组织结构改变为基础,当组织结构改变不明显,不引起超声反射与散射,即不出现病理形态改变的超声图像,而慢性肝炎部分病人的病理改变,仅相当于病理分期S 1 ,即汇管区纤 维化或小叶内纤维瘢痕,但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完整性,更无纤维间隔形成,超声显像分级为0~Ⅰ级,本组部分代偿期肝硬化病例,从病理形态及组织结构改变,声像图以Ⅰ、Ⅱ级为主,失代偿期全为Ⅲ级,与病理分期符合率较高,但在慢性肝炎与代偿期肝硬化有重叠现象,这可能与肝脏纤维成分多少及病变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
3.3 随访在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本组对21例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内容与结果见表4,在受访的21例中,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好转与恢复率为66.7%(14/21),超声图像好转与恢复率为19%(4/21),由此可以看出,血清肝纤维化好转与恢复率高于超声图像。超声诊断的慢性肝病,是以病理形态与结构改变为基础。肝病虽经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得到好转与恢复,以病理改变较重的病例,超声图像不能同时得到恢复与好转,即图像恢复落后于血清指标,有的病例甚至就不恢复,由此,可以推理,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通过上述方法观察,如为慢性肝炎、血清指标与肝脏图像都可得到恢复。但对部分病例血清指标得到好转与恢复,而肝脏图像不能好转或恢复,这可能为早期肝硬化与炎症同时存在,虽反映炎症的血清测值得到恢复,但肝硬化的病理形态未有改变所致。对此问题仍需积累大量病例资料,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与血清学对慢性肝病的检测,既有关联性,又有不同点,超声是以肝脏形态与内部结构改变为基础,而血清检测是以肝功能代谢为基础,两项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本文统计分析得到唐智勇医师协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6,328.
2 武金玉,陈敏华,戴莹,等.超声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半定量诊断探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8):480-481..
3 沈鼎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中华肝病杂志,2000,8(4):241-242.
4 范淑英,赵素元,杨忠礼.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的临床评价.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1):31-32.
5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收稿日期:2004-10-13)
作者单位:224005江苏省盐城新世纪肝胆医院
(编辑田 雨), 百拇医药(薛峰 周峰 杨卫国 邰顺秀 邵桂轩 夏存寿)
关键词 超声显像 透明质酸 胶原 肝纤维化 肝硬化
Examination of Ultrasound Combined Assay of the Marks of liver fibrosis
Xue Feng,Zhou Feng,Yang Weiguo,et al.
New Century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ancheng224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ic image and seral marks of liver fibrosis,the hyaluronic acid(HA),laminin(LN),procollagenⅢ(PCⅢ),collagenⅣ(CⅣ),and their values in diagnosis of hepatic disease.Methods The ultrasonic image were divided into4classes upon shape and structure of liver,through assayˉing seral HA,LN,PCⅢ,CⅣby radioimmunology to assay various1iver diseases,which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istologicai changes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s Seral values of HA,LN,PCⅢ,CⅣwere compared with comˉpensative and decompensative cirrhosis,the q is3.15~12.59,P<0.05,but in other groups,P>0.05.The coinciˉdent rate is84.5%between ultrasound image and pathological histological stages.Conclusion The HA,LN,PCⅢin serum represented the functional changes,which are significant at inflammation,the ultrasound image shows the changes of shape and structure,both are useful,so the positive rate will be improved when the two examination is used.
Key Words ultrasonic image hyaluronic acid collagen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病理现象,病情随着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导致肝硬化,也有部分病例进行相应的逆转治疗,使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发生率,是临床的重要课题,为此,我院应用超声显像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旨在研究其两种方法诊断特点,并探讨其联合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住院和门诊病人,计73例,男5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2.6岁。本组病例均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和寄生虫病学学会,肝病学会于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标准 [1] ,诊断为慢性肝炎22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9例。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应用麦迪逊SA6000C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MHz,检查前先以健康人肝脏为标准将仪器对比度、亮度调到最佳状态,使图像柔和清晰,并应用总增益与TGC曲线,调整近场、中场、远场回声,使声像图从上至下均匀一致,对肝静脉、门静脉调至能清晰显示其走行,肝静脉彩色多普勒频谱为三相波。
检查中对肝包膜显示不清者,可用高频探头,以增加对肝包膜的分辨力。本文依据肝包膜光滑度、包膜厚度、肝实质回声强弱、粗细及分布是否均匀,肝静脉、门静脉显示清晰程度及血管内径变化,胆囊壁光滑程度与厚度,脾脏肿大情况,结合有关文献 [2] 将声像图分为4级:0级:肝包膜光滑,声像图呈白线条样回声,连续性好,肝实质回声中等,呈细密点状,分布均匀,肝静脉、门静脉走向清晰,彩色多普勒频谱正常,脾脏不肿大。Ⅰ级:肝包膜欠光滑,3.5MHz探头见包膜声像图模糊,不易测定其厚度,用高频探头可见包膜呈细颗粒状,肝实质回声增粗并分布不均,肝静脉,门静脉管壁清晰或稍模糊,内径不扩张,脾厚度正常或稍增厚。Ⅱ级:肝包膜不光整,呈锯齿样,包膜增厚,超声测值>2mm,肝实质回声增粗,强弱不均,并有结节样改变。肝静脉狭窄或扭曲,门静脉、脾静脉轻度扩张,脾肿大。Ⅲ级:肝包膜明显增厚,凹凸不平,声像图呈波浪状,肝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肝实质回声明显增粗并强弱不均,声像图呈结节样或网络样改变,肝静脉位移、狭窄变细或不显示,门静脉,脾静脉扩张或脐静脉重开放,脾脏明显增大,本文以此分级,作为超声诊断与评价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综合指标。
1.2.2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 应用放射免疫法,仪器应用SN-6100型自动放射γ计数器,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检测项目为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简称肝血清4项指标,以此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综合指标。其中HA为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研制的试剂盒,LN、PC-Ⅲ、C-Ⅳ为上海奥瑞恩诊断试剂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
1.2.3 病理检查 应用日本八光SCZ—B1041超声引导切割针取材,与手术中切块为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依据纤维浸润范围以及对肝脏结构破坏程度,与对微循环影响大小将肝脏病理表现分为S 1 、S 2 、S 3 、S 4 4期 [1] 。
1.2.4 随访检查 本文对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检查,随访 项目为超声图像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时间距首次检查3~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方差分析及Spearmans相关分析。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HA、LN、PC-Ⅲ、C-Ⅳ测定结果 见表1。
2.2 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A、LN、PC-Ⅲ、C-Ⅳ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2。
2.3 肝组织病理分期与超声图像分级对比分析 见表3。
2.4 随访检查 本文对13例慢性肝炎、8例代偿期肝硬化进行了随访检查,结果见表4。
表1 临床各类肝病与肝血清4项指标检测结果关系分析 (略)
注:组间比较q pc4 =2.60 # P>0.05,余各组间比较q值为3.15~12.59,P<0.05
表2 肝组织病理分期与肝血清4项指标结果分析 (略)
注:组间比较 # q=0.16~1.51,P>0.05; ¤ q=2.05~2.07,P>0.05; △ q=0.21~1.19,P>0.05余各组间比较q=3.29~48.87,P<0.05
表3 病理分期与超声分级对照(略)
表4 21例肝病超声显像与血清检测随访结果(略)
3 讨论
3.1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产生机制 研究资料表明,肝脏 有炎症破坏,必然有纤维化组织增生。从表1可以看出,血清HA、LN、PC-Ⅲ在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测值,各组间比较,q值为3.15~12.59,P<0.05,仅有C-Ⅳ组间比较P>0.05。从表2也可以看出,HA各组间比较P<0.05,余各组间比较P>0.05,由此可以说明,HA对肝纤维化有很高的检出率与敏感性。血清肝纤维化的产生,在肝脏受到肝炎病毒或其他致病因子入侵人体后,造成肝细胞损伤及肝组织炎症反应,使处于静止状态的肝脏星状细胞被激活,激活后的星状细胞经过增生转化和分裂,合成大量胶原,沉积于肝细胞基质 [3] ,再由于降解相对不足,使纤维化逐渐增生,同时增生的胶原组织,自汇管区域向中央静脉继续延伸扩展成纤维间隔,导致肝小叶重新分割,最后形成肝硬化。从这一病理过程可以看出,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肝脏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从血清对各型慢性肝病检测结果分析,HA灵敏度较高,与其他组间相比P<0.05,本文观察与文献报道一致 [4] 。从表2血清检测与病理分期(S 1 ~S 4 )相比相关性也很好(P<0.05),分析其原因:肝纤维化时,肝内间质细胞合成HA能力增加,而肝脏摄取HA及分解代谢HA能力下降,致血清HA含量明显增高。
3.2 超声显像上反映肝脏形态及内部结构的改变 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形成时,肝包膜即增厚并不光滑,肝细胞损害严重,常发生片状坏死与桥状坏死,汇管区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肝小叶与汇管区内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反复进行,可导致肝硬化 [5] ,到肝硬化期病变更加明显,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网络间隔,肝小叶重新被侵害,这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肝脏结构形成大小不等的几何界面,超声显像发生反射与散射,形成相应的声像图,从表3可以看出,慢性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其超声图像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慢性肝炎超声图像有变化的为50%(11/22),代偿期肝硬化有变化的为93.8%(30/32),失代偿期肝硬化有变化的为100%(19/19),总变化率为82.2%。其中慢性肝炎超声图像为较轻,分析其原因,超声诊断是以依脏器的形态与组织结构改变为基础,当组织结构改变不明显,不引起超声反射与散射,即不出现病理形态改变的超声图像,而慢性肝炎部分病人的病理改变,仅相当于病理分期S 1 ,即汇管区纤 维化或小叶内纤维瘢痕,但两者均不影响小叶结构完整性,更无纤维间隔形成,超声显像分级为0~Ⅰ级,本组部分代偿期肝硬化病例,从病理形态及组织结构改变,声像图以Ⅰ、Ⅱ级为主,失代偿期全为Ⅲ级,与病理分期符合率较高,但在慢性肝炎与代偿期肝硬化有重叠现象,这可能与肝脏纤维成分多少及病变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
3.3 随访在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本组对21例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内容与结果见表4,在受访的21例中,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好转与恢复率为66.7%(14/21),超声图像好转与恢复率为19%(4/21),由此可以看出,血清肝纤维化好转与恢复率高于超声图像。超声诊断的慢性肝病,是以病理形态与结构改变为基础。肝病虽经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得到好转与恢复,以病理改变较重的病例,超声图像不能同时得到恢复与好转,即图像恢复落后于血清指标,有的病例甚至就不恢复,由此,可以推理,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通过上述方法观察,如为慢性肝炎、血清指标与肝脏图像都可得到恢复。但对部分病例血清指标得到好转与恢复,而肝脏图像不能好转或恢复,这可能为早期肝硬化与炎症同时存在,虽反映炎症的血清测值得到恢复,但肝硬化的病理形态未有改变所致。对此问题仍需积累大量病例资料,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与血清学对慢性肝病的检测,既有关联性,又有不同点,超声是以肝脏形态与内部结构改变为基础,而血清检测是以肝功能代谢为基础,两项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本文统计分析得到唐智勇医师协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6,328.
2 武金玉,陈敏华,戴莹,等.超声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半定量诊断探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8):480-481..
3 沈鼎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中华肝病杂志,2000,8(4):241-242.
4 范淑英,赵素元,杨忠礼.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的临床评价.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1):31-32.
5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收稿日期:2004-10-13)
作者单位:224005江苏省盐城新世纪肝胆医院
(编辑田 雨), 百拇医药(薛峰 周峰 杨卫国 邰顺秀 邵桂轩 夏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