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23期
编号:10573115
病人自控镇静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23期
1PCS的发展,2PCS的临床应用,3PCS的用药选择,4PCS对患者的影响,5PCS的安全性问题,6PCS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近几十年来,镇静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以及通过患者合作来减少手术等操作过程的难度。然而,由他人实施的镇静有一项众所周知的不足,即常出现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而后者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此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操作者缺乏有关镇静药物的知识,或是由于不同患者之间对于镇静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病人自控镇静(patient controlled sedation,PCS)这项技术应运而生。所谓PCS即由患者控制给药的速度及次数,从而控制自身的镇静水平。其优点在于,如果设定合适的剂量及锁定时间,在患者使用最大剂量时仍能保证安全,患者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镇静水平,同时又避免了过度镇静带来的危险。PCS这项技术虽已被国外许多患者、麻醉师及外科医生接受,但是其临床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PCS的发展、临床应用、用药选择、对患者的影响、安全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就此项技术进行一些介绍及讨论,希望此项技术在我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PCS的发展

    PCS是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GA)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患者自己实施镇痛是于1968年最早由Sechzer报道的 [1] 。至1979年,PCA在西方国家已被广泛接受。现在,在美国及西欧的大多数大医院中,PCA已被常规使用。然而,尽管PCA的装置可被十分方便地运用于PCS技术,并且大家就P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PCS的应用仍不是非常广泛。Loper等人首先于1988年对PCS技术进行了报道 [2] 。他们为ICU内2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咪唑安定,设定单次按压注射量为0.25mg,锁定时间为8min,通过此法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且没有呼吸、循环方面的不良后果。由此认为在接受重症治疗的患者中,通过PCS来减轻他们的焦虑症状,这项技术有非常大的前景。随后,Galletly等人以及Ure等人又分别于1989年和1991年对同样的技术进行了报道 [3,4] 。然而,直至将这项技术用于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自控镇静”这个词才真正被使用。

    异丙酚的出现推动了PCS的发展。Rudkin等人首先报道了将异丙酚用于PCS [5] 。试验的结果振奋人心: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氧饱和度维持正常,术中遗忘发生率为70%,术后则无明显遗忘,患者普遍接受PCS这项技术。这项研究为PCS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成为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