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9A期
编号:10575598
25例机采浓缩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9A期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随着临床医师用血观念的更新转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用量在迅速上升。目前,临床对浓缩血小板的需求量已成为继红细胞制剂之后,用量最大的血细胞制剂。因此,采集足够数量的机采浓缩血小板是保障临床所需的最佳方法。采用血液成分采集机进行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的采集过程中,由于采血针留置于献血者血管内的时间(通常为1~1.5h)相对较长,初次捐献机采者对这种采集方式不甚了解,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为预防献血不良反应,降低采集失败率,保证采出的浓缩血小板制剂中含血小板数达到≥2.5×10 11 /个机采单位。笔者运用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轮换性观察及访问调查 [1] ,探讨相关原因对机采浓缩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及预防失败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及相关质量标准,拟捐献一个机采单位浓缩血小板献血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为≥150×10 9 /L,机采间隔时间≥30d[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