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促泌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1KATP通道,2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3缺血预适应(IPC),参考文献
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磺脲类受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作用机制越来越清楚,由于不同磺脲类受体在心肌的分布不同,故不同药物对心肌产生的影响不同,本文将从K ATP通道、促胰岛素分泌机制、缺血预适应角度阐述不同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1 K ATP 通道
ATP敏感的钾通道(K ATP )于1983年由Noma [1] 在心肌中首先发现,随后发现在胰岛B细胞、垂体组织、骨骼肌、脑组织、血管平滑肌、子宫、卵巢及肾脏组织中均有该通道的存在 [2] 。以磺酰脲受体(SUR)为代表的辅助亚单位与以内向整流钾通道kir6.x为代表的功能亚单位共同构成K ATP 通道。K ATP 是由SURx和kir6.x按1∶1构成四聚体的功能单位,即(SURx/kir6.x)×4。SUR感受细胞内ATP/ADP浓度的变化,细胞内ATP浓度升高时,K ATP 关闭;ATP浓度降低时,K ATP 开放。SUR上有SU、ATP、MgADP、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和其他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列奈类)的结合位点。SUR分SUR1、SUR2两个亚型,按羧基端最后48个氨基酸的差异再将SUR2分为SUR2A和SUR2B。K ATP 至少包括3种类型,分别为:SUR1/kir6.2、SUR2A/kir6.2和SUR2B/kir6.2。SUR1/kir6.2对SU具有高度亲和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