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59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妊娠并存疾病,流产,引产,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调查2003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人次及出血原因,并对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55.9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3.03%)与阴道产产后出血发生率(4.60%)间差异无显著性(χ 2 =1.73,P>0.1);有人工流产、引产史者产后出血发生率(4.74%)与无流产、引产史者产后出血发生率(2.11%)间差异有显著性(χ 2 =4.12,P<0.05);有妊娠并存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5.47%)与无妊娠并存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2.31%)间差异有显著性(χ 2 =8.13,P<0.05);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3.8%)与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5.6%)间差异无显著性(χ 2 =0.76,P>0.1)。 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减少宫缩乏力、积极治疗妊娠并存疾病及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引产。【关键词】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妊娠并存疾病 流产 引产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 [1] 。本文对本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所发生的5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因、诊断和防治进行讨论,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者1429例,其中阴道产1000例,剖宫产429例,临床诊断产后出血者59例,发生率为4.13%,其中阴道产46例,剖宫产13例;产妇年龄20~45岁,平均28.3岁;孕周<37周8例,37~40周45例,>40周6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30例,产妇中有人工流产、引产史者52例。
1.2 诊断标准 测量产后出血量,主要以容积法,辅以称重法。在胎儿娩出、后羊水流尽之后,立即在产妇臀部垫入弯盘,直接收集产后阴道流血,然后将其倒入量杯内计量。止血纱布使用前后称重,所称重量除以1.05即等于出血毫升数。上述测量血量之和即为产后出血量 [2] 。剖宫产者,由医生在术中测量出血量。自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者诊断为产后出血 [3] 。
1.3 产后出血原因分类 产后出血原因分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包括原发或继发;胎盘因素包括胎盘粘连、植入、胎盘或胎膜残留等;软产道裂伤包括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子宫切口延长、裂伤等;凝血功能障碍包括DIC、合并内科血液系统疾病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