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合并腹股沟斜疝18例
隐睾症、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我院自199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8例隐睾症合并腹股沟斜疝,均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儿,年龄最小1.5岁,最大11岁,其中3岁以下9例(50%),3~5岁4例(22%),5~9岁3例(17%),10岁以上2例(11%)。18例患儿中共19侧隐睾(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1例),其中2例为隐睾症术后并发腹股沟斜疝,3例为术前发现,13例为术中发现小疝囊。
1.2 方法 18例中均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睾丸均行肉膜囊固定术。
1.3 结果 18例手术探查结果表明腹内型5例,腹股沟管型13例。随访观察1~5年,无一例腹股沟斜疝发生。
2 讨论
出生时隐睾症患者约有一部分能自行或在内分泌治疗下下降至阴囊,超过1岁后其下降几率不高,目前认为隐睾手术应在2周岁以前进行,青春期后手术对改善生育能力失去作用,因此,加强隐睾及早手术治疗的宣传至关重要。隐睾手术方式有多种,目前常用方式有Surraco法和Fowltr Stephens法,隐睾位置较高,需睾丸自体移植。Thonek法已基本废弃。青春期后患者原则上应切除睾丸,Surraco法是将睾丸松解下移固定在阴囊内膜与精索外精膜间的浅窝中,由于睾丸放在精索外精膜的外侧,不至于因精索外精膜与睾提肌的收缩而上提睾丸,防止睾丸回缩。笔者认为Surraco法简易固定可靠,是隐睾手术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儿隐睾症术前应检查是否有腹股沟斜疝的存在,术中仔细检查鞘状突,部分病例可以发现小疝囊,术中常规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对治疗和预防隐睾症术后发生腹股沟斜疝有重要意义。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617000四川省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 百拇医药(刘忠武 李建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儿,年龄最小1.5岁,最大11岁,其中3岁以下9例(50%),3~5岁4例(22%),5~9岁3例(17%),10岁以上2例(11%)。18例患儿中共19侧隐睾(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1例),其中2例为隐睾症术后并发腹股沟斜疝,3例为术前发现,13例为术中发现小疝囊。
1.2 方法 18例中均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睾丸均行肉膜囊固定术。
1.3 结果 18例手术探查结果表明腹内型5例,腹股沟管型13例。随访观察1~5年,无一例腹股沟斜疝发生。
2 讨论
出生时隐睾症患者约有一部分能自行或在内分泌治疗下下降至阴囊,超过1岁后其下降几率不高,目前认为隐睾手术应在2周岁以前进行,青春期后手术对改善生育能力失去作用,因此,加强隐睾及早手术治疗的宣传至关重要。隐睾手术方式有多种,目前常用方式有Surraco法和Fowltr Stephens法,隐睾位置较高,需睾丸自体移植。Thonek法已基本废弃。青春期后患者原则上应切除睾丸,Surraco法是将睾丸松解下移固定在阴囊内膜与精索外精膜间的浅窝中,由于睾丸放在精索外精膜的外侧,不至于因精索外精膜与睾提肌的收缩而上提睾丸,防止睾丸回缩。笔者认为Surraco法简易固定可靠,是隐睾手术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儿隐睾症术前应检查是否有腹股沟斜疝的存在,术中仔细检查鞘状突,部分病例可以发现小疝囊,术中常规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对治疗和预防隐睾症术后发生腹股沟斜疝有重要意义。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617000四川省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 百拇医药(刘忠武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