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体重指数。 方法 收集2003~2004年的2年中,来我所做入托体检儿童的身高、体重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按身高计,除P50~80组与P80~90组样本t>t 0.05 ,P<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的t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小儿虽然处于生长发育中,但体重指数变化不大,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而得的参数,目前已成为诊断肥胖症的一个最常用的参数。BMI使用最多的是成人,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中,为发育中儿童制定的体重指数,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笔者收集2003~2004年的2年中,来我所做入托体检儿童的身高、体重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探讨学龄前儿童的体重指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2004年来我所做入托体检的儿童1875例,男921例,女954例;年龄为2~6岁。
1.2 方法 (1)体重测量:使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50kg,准确读数不超过50g,每天测量前校秤。测量前,被测小儿先排大小便,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仅穿背心和短裤,去尿布。1~3岁小儿取坐位;年长儿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不摇动,不接触其它物体,以免影响准确读数。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2)身长及身高测量: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使用标准的量床,要求头板与量板垂直成直角,足板的活动度小于0.5cm。3岁以上小儿取立位,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时脱去鞋袜帽和外衣。读数以cm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
根据测量所得,计算出儿童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
1.3 参考标准 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评价参考值(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按年龄分类统计见表1,表2。
表1 男性儿童按年龄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表2 女性儿童按年龄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各年龄组间作χ 2 统计,均为<χ 20.05 ,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
2.2 按身高分类统计 见表3,表4(从中选出86~105cm身高的数据进行列表)。
表3 男性儿按身高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以上各组间作两样本均数比较,除P50~80组与P80~90组样本t=2.5>t 0.05 (1.960),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的t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
表4 女性儿童按身高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以上各组间作两样本均数比较,除P50~80组与P80~90组样本t=2.1>t 0.05 (1.960),P<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的t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用BMI作为判断肥胖的一个参数虽不精确(肌肉发达的健美者BMI也可增高),但在尚无更准确、简便的参数来替代BMI前,其仍不失为一种较实用又简便的判断指标 [1] 。事实上对于使用BMI值也颇有争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建议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即BMI:<18.5为低重,18.5~24.9为正常范围,25.0~29.9为1度超重(超重),30.0~39.9为2度超重(肥胖),≥40.0为3度超重(严重肥胖)。2000年亚太地区提出东南亚的标准:BMI≥23为超重,≥25为肥胖。2001年中国流行病学的学者根据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提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以上这些都是成人标准,2000年6月出版的《少儿营养大全》BMI判断指标为:15~18为正常,<15为消瘦,>18为肥胖 [2] 。本例通过分析认为,小儿虽然处于生长发育中,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但体重指数变化不大(仅P50~80与P80~97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也有可能收集例数不够,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本文对于判断儿童肥胖的指标不同,认为BMI>19为肥胖。鉴于本文收集的例数不够,尤其是较大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太少,今后将有针对性地扩大搜集数据,以利于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标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陈名道.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评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2(2):93-94.
2 柳起沛,许积德,吴圣楣.少年儿童营养大全.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389.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200072上海市闸北区妇幼保健所, http://www.100md.com(金蕾萍)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而得的参数,目前已成为诊断肥胖症的一个最常用的参数。BMI使用最多的是成人,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中,为发育中儿童制定的体重指数,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笔者收集2003~2004年的2年中,来我所做入托体检儿童的身高、体重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探讨学龄前儿童的体重指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2004年来我所做入托体检的儿童1875例,男921例,女954例;年龄为2~6岁。
1.2 方法 (1)体重测量:使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50kg,准确读数不超过50g,每天测量前校秤。测量前,被测小儿先排大小便,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仅穿背心和短裤,去尿布。1~3岁小儿取坐位;年长儿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不摇动,不接触其它物体,以免影响准确读数。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2)身长及身高测量: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使用标准的量床,要求头板与量板垂直成直角,足板的活动度小于0.5cm。3岁以上小儿取立位,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时脱去鞋袜帽和外衣。读数以cm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
根据测量所得,计算出儿童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
1.3 参考标准 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评价参考值(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按年龄分类统计见表1,表2。
表1 男性儿童按年龄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表2 女性儿童按年龄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各年龄组间作χ 2 统计,均为<χ 20.05 ,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
2.2 按身高分类统计 见表3,表4(从中选出86~105cm身高的数据进行列表)。
表3 男性儿按身高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以上各组间作两样本均数比较,除P50~80组与P80~90组样本t=2.5>t 0.05 (1.960),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的t值均
表4 女性儿童按身高分类的统计结果(略)
注:以上各组间作两样本均数比较,除P50~80组与P80~90组样本t=2.1>t 0.05 (1.960),P<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的t值均
3 讨论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用BMI作为判断肥胖的一个参数虽不精确(肌肉发达的健美者BMI也可增高),但在尚无更准确、简便的参数来替代BMI前,其仍不失为一种较实用又简便的判断指标 [1] 。事实上对于使用BMI值也颇有争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建议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即BMI:<18.5为低重,18.5~24.9为正常范围,25.0~29.9为1度超重(超重),30.0~39.9为2度超重(肥胖),≥40.0为3度超重(严重肥胖)。2000年亚太地区提出东南亚的标准:BMI≥23为超重,≥25为肥胖。2001年中国流行病学的学者根据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提出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以上这些都是成人标准,2000年6月出版的《少儿营养大全》BMI判断指标为:15~18为正常,<15为消瘦,>18为肥胖 [2] 。本例通过分析认为,小儿虽然处于生长发育中,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但体重指数变化不大(仅P50~80与P80~97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也有可能收集例数不够,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本文对于判断儿童肥胖的指标不同,认为BMI>19为肥胖。鉴于本文收集的例数不够,尤其是较大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太少,今后将有针对性地扩大搜集数据,以利于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标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陈名道.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评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2(2):93-94.
2 柳起沛,许积德,吴圣楣.少年儿童营养大全.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389.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200072上海市闸北区妇幼保健所, http://www.100md.com(金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