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581626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艾滋病,我国在1985年出现了首例报道,而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我国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近百万,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西药HAART疗法的应用,使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存在不能治愈、价格昂贵、毒副作用、耐药性等方面的缺点,因此,借助中医的优势,从传统中医中药里寻找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就显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治法治则、药物研究、方药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其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在古代对传染性疾病就有所认识,《素问·刺法论》中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中有“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传相染易,乃至灭门”。艾滋病传染性强,病征相类,易于流行,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根据其临床特征,又属于“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

    何颖 [1] 认为HIV致病后的临床、病情演变比较符合湿邪为病的特点,同时兼有热邪为病的特点,故HIV为湿热性质的疫疠之气,病位在三焦,发病机制是:由于HIV客居三焦,破坏了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功能,导致正气虚弱及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从而变证蜂起,治疗棘手。

    吴伯平等则提出艾滋病属精气耗伤,肾不藏精,邪毒乘虚而入,伏于募原,发为温邪热毒之病机,辨证分型应为虚、实两大类 [2] 。

    其他一些国外学者提出艾滋病的病机主要涉及中医肺、脾、肾三脏,辨证分型以脾虚血亏、肺气阴两虚、肾精阴两亏为多。

    虽然各家对艾滋病的具体脏腑辨证定位偏重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疫毒传染、邪毒内伏、正气大虚、留而为病,百病丛生,乃是中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 [3] 。

    2 治法治则

    在治法治则上,李崇忠等 [2] 认为不能单纯应用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方剂治疗艾滋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