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舒佳林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93例观察
治疗观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治疗观察,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2诊断标准及分型,1.3疗效判定标准,1.4用药方法及观察方法,1.4.1用药方法,1.4.2观察方法,1.4.3血液3项指标观察,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舒佳林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程度和疗效关系。方法 选择经CT、MRI检查确诊的93例患者入组治疗,并进行治疗前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检查。2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2个疗程结束时再检查HCT、HGB、PLT,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基本痊愈54例占58.06%,显著进步22例占23.65%,进步9例占9.6%,无效8例占8.6%,总有效率91.40%。结论 依舒佳林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有显著临床疗效。关键词 多发性 腔隙性 脑梗塞 治疗观察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由脑血管深穿支动脉阻塞后形成的 微梗塞腔,后由大吞噬细胞清除梗塞区软化脑组织而遗留下不规则的腔隙而言。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高血脂可能是发病原因 [1] 。笔者从1996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依舒佳林(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口服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93例,并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等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老干部门诊就诊病人中诊断为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再进行CT、MRI确诊,入组治疗前化验PLT(血小板)、HCT(红细胞压积)及HGB(血红蛋白),3项指标高出正常者,入组观察治疗。93例病人中,男77例占82.8%,女16例占17.2%。年龄40~49岁5例占5.4%,50~59岁11例占11.8%,60~69岁40例占43.0%,70~79岁29例占31.2%,80~90岁8例占8.6%。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66.72岁。男女之比:1。TIA发作22例占23.66%,肢体无力20例占21.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