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自我调节
(一)心理状态对糖代谢的影响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是多因性的,除遗传、肥胖、感染、缺乏体力活动外,生活与 工作紧张亦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近40年来,人们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紧张情绪与糖 尿 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Miller发现,动物在紧张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升血糖素分泌增加,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加重胰岛β细胞 的 负担,从而使血糖升高。临床观察也发现,感染、外伤、精神创伤等应激状态,可通过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及其他应激因素刺激肝糖原分解,加强糖原异生作用和减弱糖原合 成 ,致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有时还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还有 人 研究发现紧张生活事件如丧失亲人、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与糖尿病的发病和恶化也有一定关 系。
(二)糖尿病心理反应的主要表现
1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往往会经历从震惊、拒绝相信、半信半疑,直到接受现实, 即从心理性应激到适应的过程。
2慢性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抑。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根 治,自暴自弃,也有人谨小慎微,产生焦虑、不安和压抑情绪,表现为进食障碍,神经性厌 食, 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神经官能症、性欲减退、阳痿,其中糖尿病引起的阳痿多数为心理 障碍引起的功能性阳痿。
3这些病人往往有患病心理,要求照顾、关怀和体贴,随之出现求医行为,有时表 现 为有病乱投医现象,但也有拒绝承认病情的患者,不坚持饮食治疗,不做血、尿检查,甚至 不看医生。
(三)心理调节
1充分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在我国目前有2 000万~3 000万糖尿病患 者, 本人仅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尚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运用现在的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患者能获较好控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2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 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进展相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又会 影响糖尿病的控制。
3逐步适应糖尿病饮食结构、体力活动,遵医嘱按时用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 切忌有用药不考虑病情的思想,亦应避免饮食控制不良侥幸心理。
4广泛学习和了解糖尿病知识,可通过与专科医生交流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书籍等新闻媒体途径获得有关知识,也可参加集体学术活动,如糖尿病教育学习班等。
5丰富文化生活,如听音乐、参加舞会,使生活丰富多彩。
6如睡眠及休息不好,可以适当服用镇静药物。
7学会适应、应付各种生活事件,避免发生紧张的各种因素,认识精神和心理放松是 糖尿病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百拇医药
(二)糖尿病心理反应的主要表现
1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往往会经历从震惊、拒绝相信、半信半疑,直到接受现实, 即从心理性应激到适应的过程。
2慢性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抑。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根 治,自暴自弃,也有人谨小慎微,产生焦虑、不安和压抑情绪,表现为进食障碍,神经性厌 食, 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神经官能症、性欲减退、阳痿,其中糖尿病引起的阳痿多数为心理 障碍引起的功能性阳痿。
3这些病人往往有患病心理,要求照顾、关怀和体贴,随之出现求医行为,有时表 现 为有病乱投医现象,但也有拒绝承认病情的患者,不坚持饮食治疗,不做血、尿检查,甚至 不看医生。
(三)心理调节
1充分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在我国目前有2 000万~3 000万糖尿病患 者, 本人仅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尚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运用现在的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患者能获较好控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2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 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进展相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又会 影响糖尿病的控制。
3逐步适应糖尿病饮食结构、体力活动,遵医嘱按时用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 切忌有用药不考虑病情的思想,亦应避免饮食控制不良侥幸心理。
4广泛学习和了解糖尿病知识,可通过与专科医生交流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书籍等新闻媒体途径获得有关知识,也可参加集体学术活动,如糖尿病教育学习班等。
5丰富文化生活,如听音乐、参加舞会,使生活丰富多彩。
6如睡眠及休息不好,可以适当服用镇静药物。
7学会适应、应付各种生活事件,避免发生紧张的各种因素,认识精神和心理放松是 糖尿病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