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良方有“四重”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并活跃于机体表面。这时会出汗较多,宜适时调节体温,适应暑热气候。夏季不仅温度高,湿度也较大,是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四重”。
1、重祛暑: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夏季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2、重避湿: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人们消化不良;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在夏季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在夏季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
3、重护阳:夏天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取凉时,要保护体内的阳气。首先,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其次,人久处冷气环境之中一下子进入炎热的环境时,体内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在夏天过度贪凉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所以,在酷暑季节,为防冷气侵害,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
4、重选食:在盛夏人们的饮食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营养的吸收,所以,夏天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韩振奎), 百拇医药
1、重祛暑: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夏季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2、重避湿: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人们消化不良;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在夏季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在夏季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
3、重护阳:夏天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取凉时,要保护体内的阳气。首先,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其次,人久处冷气环境之中一下子进入炎热的环境时,体内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在夏天过度贪凉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所以,在酷暑季节,为防冷气侵害,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
4、重选食:在盛夏人们的饮食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营养的吸收,所以,夏天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韩振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