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声音 中药产业面临危机
面临历史最低点
最近,一份题为“北方地区传统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材市场考察报告”被送至有关管理部门,其中披露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药材下种面积不到200万亩,已降到历史最低点,而正常年份是500万亩。国家批准的17个药材市场10个已瘫痪,7个成交量仅有往年的一半。文中预测,如果再不出台鼓励药材种植户的政策,未来几年许多药材将成为无水之源,药材的价格也将暴涨!报告的结论是:当前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及管理政策,不符合中药材的特点,也有悖国情。
这份报告的十多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中药材研究、管理、经营和种植多年的专家。他们曾带着问题多次深入中药材产区和市场、药厂进行广泛考察调研。北京大兴时珍中草药研究所所长周成明硕士说:“近两年药材种植及惨淡的市场情况告诉我们,形势不容乐观。以乌拉尔甘草为例,现在全国乌拉尔甘草的地存面积不足12.5万亩,而2001年是20万亩,细算下来,现在每年可供市场的甘草仅9000吨左右。而我国国内外每年的需求量是6万吨左右,缺口巨大。像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药材价格均已降至成本以下,部分药农已毁药种粮。”
, 百拇医药
这些现状是如何造成的?他们认为是当前推行的GMP认证和GAP认证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1300余家中小中药厂因无法通过GMP认证停止生产,也停止采购中药材原料;已通过GMP认证的1300家中药制药企业,绝大部分负债累累,也无钱采购中药材原料。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全国通过GMP认证的药厂约有1500亿的资产在闲置浪费,相当于修建一个三峡水电站的投资!可整个中药产业实际上已处于资金占压的半瘫痪状态。”新疆昆仑神龙农业公司的副总梁晓荣补充。
他们认为,照搬国外经验的中药材种植GAP认证也同样脱离实际。由于我国已决定逐步推行GAP认证,其规定的种种限制,实际上已将占我国药材种植90%的中小企业和药农排斥在外。药农们花不起巨额的基地建设费和认证费,再加上种药材要同时冒着天灾人祸和政策多变的双重风险,现在农村又实行了种粮免税政策,药农种药已没有了积极性。
周成明等在北方地区药材产地看到,以往红红火火的场面已不复存在,大宗药材的种植面积在减少:党参地存面积约在5万亩以下;黄芪也在3万亩以下;板蓝根去年的已全部挖完,今年春季全国的下种面积估计不到5万亩,明年板蓝根的供应将成问题。河北安国三九药业的陈永增说:“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药材的重要产区,占全国药材产量的65%以上,而今年我国北方地区药材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 百拇医药
不能像管西药那样管中药
周成明等认为,中药的种植、销售、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却被人为地扭曲了。如果国家近年不出台新的药材种植鼓励政策,将不再有药农愿意种药。没人种药了,还谈什么中药材的规范化管理!他们预测,未来几年药材价格将暴涨,药厂将花几倍的价格收购原料,老百姓吃汤药也要多花几倍的价钱!
该怎么办?他们认为,我国传统的中药销售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模式已可以控制药材的质量,因收购者为自身的利益也要认真验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药材进入市场。这种生产流通方式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强监督和管理。但当前所推崇和贯彻的GAP和GMP制度也有很多不科学之处,除已暴露的成本高昂、监管缺位、不能解决中药特殊性问题以及造成大量资金占压、生产能力过剩以外,就药材原料生产过程来说,原料进库只经过中药厂的质检科一个环节就行,原料的好坏由自己的检查员说了算,这种管理办法有可能使伪劣中成药进入市场。
, 百拇医药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周成明等人提出了一些建议:成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将分散在多个部委、涉及中药内容的有关职能,全部归口管理;国家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真正承担绝大多数中药材栽培任务的药农进行直补,重新振奋药农的生产积极性;修正国家对中药栽培行业、中药材市场、中药饮片管理的政策。
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开放国家17个中药材市场,允许卫生部规定的69种食药兼用的中药饮片进入市场按质论价、自由交易。因为中药材产品在进入中药房,制药厂之前是一个农副产品,具备农副产品的特性,没有必要像现在这样采用管西药的监管方式。中药饮片的生产者不应分国有和个人,不应分GMP认证和非认证企业,应把上市中药饮片质量作为经营的门槛和标准。
目前,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厂没有几家在做饮片加工。全国两大药材市场安国药市和亳州药市周边农村的加工户都在小批量加工中药饮片,他们是供应市场的主流。这些个体饮片加工户规模虽小,但加工质量好、价格便宜,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但他们却是药监部门每次查处和罚款的对象,因为他们是非法的!让这些人投巨资办能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厂,现实吗?
中药产业的发展与中药的监管始终是一对矛盾,报告者认为:“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比监管更重要!”尽快寻找一条有利于发展的监管模式是药农和中药材加工业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涉及每个患者切身利益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最近,一份题为“北方地区传统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材市场考察报告”被送至有关管理部门,其中披露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药材下种面积不到200万亩,已降到历史最低点,而正常年份是500万亩。国家批准的17个药材市场10个已瘫痪,7个成交量仅有往年的一半。文中预测,如果再不出台鼓励药材种植户的政策,未来几年许多药材将成为无水之源,药材的价格也将暴涨!报告的结论是:当前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及管理政策,不符合中药材的特点,也有悖国情。
这份报告的十多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中药材研究、管理、经营和种植多年的专家。他们曾带着问题多次深入中药材产区和市场、药厂进行广泛考察调研。北京大兴时珍中草药研究所所长周成明硕士说:“近两年药材种植及惨淡的市场情况告诉我们,形势不容乐观。以乌拉尔甘草为例,现在全国乌拉尔甘草的地存面积不足12.5万亩,而2001年是20万亩,细算下来,现在每年可供市场的甘草仅9000吨左右。而我国国内外每年的需求量是6万吨左右,缺口巨大。像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药材价格均已降至成本以下,部分药农已毁药种粮。”
, 百拇医药
这些现状是如何造成的?他们认为是当前推行的GMP认证和GAP认证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1300余家中小中药厂因无法通过GMP认证停止生产,也停止采购中药材原料;已通过GMP认证的1300家中药制药企业,绝大部分负债累累,也无钱采购中药材原料。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全国通过GMP认证的药厂约有1500亿的资产在闲置浪费,相当于修建一个三峡水电站的投资!可整个中药产业实际上已处于资金占压的半瘫痪状态。”新疆昆仑神龙农业公司的副总梁晓荣补充。
他们认为,照搬国外经验的中药材种植GAP认证也同样脱离实际。由于我国已决定逐步推行GAP认证,其规定的种种限制,实际上已将占我国药材种植90%的中小企业和药农排斥在外。药农们花不起巨额的基地建设费和认证费,再加上种药材要同时冒着天灾人祸和政策多变的双重风险,现在农村又实行了种粮免税政策,药农种药已没有了积极性。
周成明等在北方地区药材产地看到,以往红红火火的场面已不复存在,大宗药材的种植面积在减少:党参地存面积约在5万亩以下;黄芪也在3万亩以下;板蓝根去年的已全部挖完,今年春季全国的下种面积估计不到5万亩,明年板蓝根的供应将成问题。河北安国三九药业的陈永增说:“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药材的重要产区,占全国药材产量的65%以上,而今年我国北方地区药材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 百拇医药
不能像管西药那样管中药
周成明等认为,中药的种植、销售、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却被人为地扭曲了。如果国家近年不出台新的药材种植鼓励政策,将不再有药农愿意种药。没人种药了,还谈什么中药材的规范化管理!他们预测,未来几年药材价格将暴涨,药厂将花几倍的价格收购原料,老百姓吃汤药也要多花几倍的价钱!
该怎么办?他们认为,我国传统的中药销售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模式已可以控制药材的质量,因收购者为自身的利益也要认真验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药材进入市场。这种生产流通方式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强监督和管理。但当前所推崇和贯彻的GAP和GMP制度也有很多不科学之处,除已暴露的成本高昂、监管缺位、不能解决中药特殊性问题以及造成大量资金占压、生产能力过剩以外,就药材原料生产过程来说,原料进库只经过中药厂的质检科一个环节就行,原料的好坏由自己的检查员说了算,这种管理办法有可能使伪劣中成药进入市场。
, 百拇医药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周成明等人提出了一些建议:成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将分散在多个部委、涉及中药内容的有关职能,全部归口管理;国家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真正承担绝大多数中药材栽培任务的药农进行直补,重新振奋药农的生产积极性;修正国家对中药栽培行业、中药材市场、中药饮片管理的政策。
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开放国家17个中药材市场,允许卫生部规定的69种食药兼用的中药饮片进入市场按质论价、自由交易。因为中药材产品在进入中药房,制药厂之前是一个农副产品,具备农副产品的特性,没有必要像现在这样采用管西药的监管方式。中药饮片的生产者不应分国有和个人,不应分GMP认证和非认证企业,应把上市中药饮片质量作为经营的门槛和标准。
目前,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厂没有几家在做饮片加工。全国两大药材市场安国药市和亳州药市周边农村的加工户都在小批量加工中药饮片,他们是供应市场的主流。这些个体饮片加工户规模虽小,但加工质量好、价格便宜,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但他们却是药监部门每次查处和罚款的对象,因为他们是非法的!让这些人投巨资办能通过GMP认证的饮片厂,现实吗?
中药产业的发展与中药的监管始终是一对矛盾,报告者认为:“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比监管更重要!”尽快寻找一条有利于发展的监管模式是药农和中药材加工业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涉及每个患者切身利益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