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
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意识,它标志着一个人的个性成熟水平。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人,通过自我意识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事物、人的关系。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但是,自我意识在人心理中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也不是在人一生中均衡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人的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分别有三个形成和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特别是在控制自己的欲望、完善自已的品德、正确接受社会观念约束三个方面,会产生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作用。
自我意识萌芽于婴幼儿期
人自从呱呱坠地以后,自我意识最初获得的标志,即是幼儿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专家们认为,它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与观察环境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也是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 百拇医药
心理学家是怎样知道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呢?镜像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实验方法。实验时,心理学家把婴儿放在镜子前,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表现。如果婴儿能够认出镜中的人是自己,说明他具有自我意识;如果婴儿认为镜中的人是另一个孩子,就说明他缺乏自我意识。为了清楚地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出来,心理学家又想出了“捉弄”婴儿的新方法,即当婴儿睡觉时,在他们鼻子或额头上抹些口红或者胭脂,以便在他们的脸上做一些明显标记。当婴儿醒来后,再把他们放到镜子前面。路易斯和布鲁克斯用9~24个月大的婴儿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是:有一些超过15个月的婴儿,就会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由此,两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婴儿一般也正是在这个年龄开始,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和他人,如宝宝、爸爸、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与同伴、成人的相互作用,婴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提高,变得较为独立、客观。
道德在儿童时期奠定基础
, 百拇医药
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这是因为,此时儿童已能利用语言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客观环境也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儿童要按照这些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家长、老师、邻居等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阶段有多长?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儿童的这一发展阶段在9岁左右。
此外,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宪清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自我评价形成方面有突出的变化。这一变化为: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如成年人说教、宣传画作用,过渡到受自身对道德认识的制约。因此,如果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可以明显发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儿童对别人行为的观察,也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根据观察儿童游戏活动和儿童对短小故事反应的研究也指出:9~10岁的儿童,在对一个毁坏物体的事件下结论时,接近9岁的孩子,其判断事件好坏是基于物体被毁坏的程度;而10岁的孩子,在判断事件好坏时,是考虑肇事者的破坏意图。
, http://www.100md.com
因此,9~10岁是人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关注。
自我教育是青少年的任务
青少年时期,即11~18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上的原因。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如身高体重剧增、性成熟开始。生理上这些急剧的变化使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出现了“成人感”。
二、心理上的原因。在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青少年获得了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反省思维能力。有了这种思维能力,青少年就可以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呈现在思维的“屏幕”上,按照自己已接受了的社会化标准,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
, http://www.100md.com
三、社会的原因。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少年进入了高一级学校,他或她在家里和学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父母和教师还未把青少年当作成人看待,但也不再把他们当孩子了,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青少年正面临着许许多多有待抉择、分辨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就不得不使他或她要正视自己、了解自己。
此外,引起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另一个社会因素是,他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与同龄人的关系,以便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龄人的尊重。如果说小学生只需要作为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以能够参加集体举办的一切活动为愉快的话,那么,中学生就不能以此为满足了,他们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力求找到知心朋友。在与同龄人相处中,青少年不仅喜欢注意和评论别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品质,而且自觉地将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这就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也是青少年成长的任务。,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
但是,自我意识在人心理中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也不是在人一生中均衡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人的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分别有三个形成和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特别是在控制自己的欲望、完善自已的品德、正确接受社会观念约束三个方面,会产生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作用。
自我意识萌芽于婴幼儿期
人自从呱呱坠地以后,自我意识最初获得的标志,即是幼儿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专家们认为,它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与观察环境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也是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 百拇医药
心理学家是怎样知道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呢?镜像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实验方法。实验时,心理学家把婴儿放在镜子前,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表现。如果婴儿能够认出镜中的人是自己,说明他具有自我意识;如果婴儿认为镜中的人是另一个孩子,就说明他缺乏自我意识。为了清楚地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出来,心理学家又想出了“捉弄”婴儿的新方法,即当婴儿睡觉时,在他们鼻子或额头上抹些口红或者胭脂,以便在他们的脸上做一些明显标记。当婴儿醒来后,再把他们放到镜子前面。路易斯和布鲁克斯用9~24个月大的婴儿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是:有一些超过15个月的婴儿,就会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由此,两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婴儿一般也正是在这个年龄开始,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和他人,如宝宝、爸爸、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与同伴、成人的相互作用,婴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提高,变得较为独立、客观。
道德在儿童时期奠定基础
, 百拇医药
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这是因为,此时儿童已能利用语言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客观环境也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儿童要按照这些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家长、老师、邻居等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阶段有多长?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儿童的这一发展阶段在9岁左右。
此外,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宪清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自我评价形成方面有突出的变化。这一变化为: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如成年人说教、宣传画作用,过渡到受自身对道德认识的制约。因此,如果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可以明显发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儿童对别人行为的观察,也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的动机。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根据观察儿童游戏活动和儿童对短小故事反应的研究也指出:9~10岁的儿童,在对一个毁坏物体的事件下结论时,接近9岁的孩子,其判断事件好坏是基于物体被毁坏的程度;而10岁的孩子,在判断事件好坏时,是考虑肇事者的破坏意图。
, http://www.100md.com
因此,9~10岁是人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关注。
自我教育是青少年的任务
青少年时期,即11~18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上的原因。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如身高体重剧增、性成熟开始。生理上这些急剧的变化使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出现了“成人感”。
二、心理上的原因。在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青少年获得了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反省思维能力。有了这种思维能力,青少年就可以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呈现在思维的“屏幕”上,按照自己已接受了的社会化标准,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
, http://www.100md.com
三、社会的原因。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少年进入了高一级学校,他或她在家里和学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父母和教师还未把青少年当作成人看待,但也不再把他们当孩子了,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青少年正面临着许许多多有待抉择、分辨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就不得不使他或她要正视自己、了解自己。
此外,引起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另一个社会因素是,他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与同龄人的关系,以便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龄人的尊重。如果说小学生只需要作为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以能够参加集体举办的一切活动为愉快的话,那么,中学生就不能以此为满足了,他们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力求找到知心朋友。在与同龄人相处中,青少年不仅喜欢注意和评论别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品质,而且自觉地将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这就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也是青少年成长的任务。,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