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随笔杂记
编号:10570423
不惑之年悟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2期
     杜少辉 深圳市中医院

    年近四十,古称“不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16岁踏进中医学院大门起,弹指间已是24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风雨兼程人生40年,对所从事的专业也算是有些许清醒的认识。虽不敢说是金玉良言,但确是言为心声,愿对后学有所裨益。

    (一)我学中医,完全是子从父命。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成绩不错,尤其数理分数较高,按当时的录取标准,完全有机会进入一所重点理工科大学。那时我对未来几乎是一片空白,任由父亲为我选择了中医作为安身立命的职业,正是父亲当年的信念,从而也就注定了我此后的人生之路。

    迈进大学校门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学的头几节课让我的头发懵了:什么“阴阳”、“五行”、“气血”、“表里”,与高中所学的知识毫不搭界。当时真动过转学的念头,苦恼之深可见一斑。只是苦于当时无此管理机制,只得硬着头皮学下去,路总是人走的。80年代初,大学学风还不错,我又是平民子弟,不敢有什么走捷径的奢望或其他想法,只有好好读书,争取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然后找一家好单位,安身立命了此一生。还好,天道酬勤,我很幸运地考取了邓铁涛教授的研究生,实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我的专业是心血管疾病,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西医心血管诊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冠心病的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等等,让我们学中医为主的人真有些应接不暇,却也让我心驰神往、羡慕不已。为此,我还专门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当然,为了完成学业,我仍得读中医书籍,还得去跟老师出诊,作为名老中医的入室弟子,没有理由不学好中医。坦率地说,这段时间是被动学中医,却也为后来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硕士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深圳市中医院做临床医生,从此开始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的自我摸索阶段。毕业后不久,我在深圳市劳动技术竞赛中获得了中医组冠军,这给我很大的鼓舞,我知道这得益于自己的努力与名师的耳提面命。

    随着临床日多,自己对中医的认识亦慢慢加深,尤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自己亲身经历感受了一些事例,有的让我终身难忘,也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认识。如一个大面积脑梗塞的老年女性患者,尽管在急诊科经西药抢救过来了,此后却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烦躁等症状。患者连续18天不能入睡,痛不欲生,几度想轻生自杀,后请我去会诊。诊其面红,脉大,舌红、苔黄少津,辨证为阳明热盛,遂予白虎汤加味,一剂而安,二剂则愈。又如,会诊某年轻女性患者,高热20余天,在某西医院传染科住院治疗,用遍各种进口抗生素,花钱数万却不见好转。该院中医科处以“甘温除大热”之补中益气方也无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