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同样需要循证医学证据
前言:
最近,频繁发生的一些食品药品等不安全事件不断困扰着老百姓,让消费者感觉食品药品消费中充满“危机”,使人们对食品药品行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食品中,首先是双氧水风波,然后印度传来的某婴儿油中矿物石蜡油含量超标,接着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苏丹红1号……据说这些物质都会导致癌症发生率增加。
在药物方面,最近的COX-2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而被迫退市或受到警告,在业界引起震动。先是美国默克的万络因为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黯然退市;随后,辉瑞的镇痛药Bextra也被迫撤回;此后,扶他林、芬必得等也被美国FDA警告,要求在其包装外加黑框标示:此药品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
对于被认为相对安全的中药,也被指出某些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龙胆泻肝丸被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克银丸、莲必治也被怀疑损害肝肾功能。
, 百拇医药
虽然“是药三分毒”,应正确看待和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但由此导致的恐慌和不信任,无论是对生产厂商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场危机。
如何化解危机?如何防范于未然?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危机”信息?如何通过企业、消费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食品药品生产、消费环境,并最终达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理想?有关专家、企业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中药一直被认为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最近一段时间,媒体相继报道了龙胆泻肝丸、克银丸、莲必治等中药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消费者不禁怀疑:中药真的安全吗?
使用得当是安全的
首先要明确,同其他事物一样,药物也有两重性,除了能起治疗作用外,大多数情况下不良反应不可避免。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是药三分毒”。除了制药工艺受时代科技水平限制,不能将有效成分提纯外,不良反应与治疗作用相互依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方说,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不可避免地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微生物感染。
, 百拇医药
中医对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运用“君臣佐使”削弱、减少副作用,现代中药则通过工艺控制来纯化成分,弱化不良反应。但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有的企业对其产品存在的不良反应避重就轻,甚至避而不谈。在如今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最多写上“孕妇禁服”,其他什么都不写,造成公众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不妥当的。可以说,同西药一样,中药也有副作用,应该正视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其危害发生。
但是,也应该看到,相对西药,中药在安全性方面仍有其优势,特别是成分可控的现代中药。中药中大多数是天然植物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生物亲和性是一方面,漫长的食用药用史更能证明这一点。比方说,红曲在中国入药的历史有一千多年,食用的历史更为长久些,事实证明了它的安全性。目前西方因为药物安全性需要,逐渐兴起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也可以作为佐证。
发展中药需要扬弃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要说了,中药不还是出事了吗?这是事实。
中药是从老祖宗那儿继承下来的东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祖宗是智慧的,但并不是一点错误都不犯:他们的认识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人体的认识就并不完全正确。所以,对于从老祖宗那儿继承的遗产,我们仍然需要有所鉴别、有所扬弃,好的、正确的自然要发扬光大,错误的也要勇于面对。对于含有砷汞等有害元素的药物我们就应该剔除,对于新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成分,比如马兜铃酸类也应果敢地停止使用。
但是应该如何鉴别、如何扬弃?现代医学研究有其原则,给出了验证的标准,那就是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用科学方法验证中药
中医药是一种“经验科学”,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可否认,实践出真知,几千年的经验当然能够发现众多有效的药物;但是,经验并不一定科学,在摸索过程中,由于认识局限,会有意无意地或人为地忽略不利结果,也不能保证在这个病人身上适用,在另一个病人身上同样适用。即使名医们再睿智,也不能完全修正这些错误。
, 百拇医药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手段来检验一个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那就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提倡: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通过大规模、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结果,排除了主观因素,消除了小样本带来的偏差。现代药物(即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研究,才能确切地判断药物的利弊。最有名的一个例子,β受体阻滞剂(一种降压药),开始并不认为能用于心衰患者,因为它降低了心脏的收缩能力,对心衰患者似乎雪上加霜;但是通过大规模对照研究却发现,它能够改善心肌重构(心衰患者死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对于凭古方、凭个人经验用药的中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中药要想完善自身,纳入现代科学体系,获得更广泛的承认,切切实实地造福百姓,就必须寻找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中药需要循证医学支持
可喜的是,国内中药开发者已关注到这一趋势,也逐步将思维慢慢纳入了这个体系,主动运用现代科学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就是使用中药血脂康胶囊进行的一个长周期(8年)、大样本(4870例)、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药血脂康胶囊拿到了有效性、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它的成功,打破了中药药效、安全性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开端,是中药经由循证医学验证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另一个“中药现代化”的开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药开发者使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去开发民族医药宝库。
目前,西方社会并不接受中医中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缺乏证据,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他们看不懂古书,也不相信古老的经验。但是他们也在研究天然植物药,就因为他们看到了天然植物药的安全性。这一拒一求的巨大反差,是中药的巨大机会,也是巨大挑战。中药要跨入欧美主流市场,就必须拿到循证证据。
中药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陷也是突出的:顺应时代潮流,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中药,扬其长避其短,那么中药必将能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而造福整个人类!, 百拇医药
最近,频繁发生的一些食品药品等不安全事件不断困扰着老百姓,让消费者感觉食品药品消费中充满“危机”,使人们对食品药品行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在食品中,首先是双氧水风波,然后印度传来的某婴儿油中矿物石蜡油含量超标,接着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苏丹红1号……据说这些物质都会导致癌症发生率增加。
在药物方面,最近的COX-2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而被迫退市或受到警告,在业界引起震动。先是美国默克的万络因为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黯然退市;随后,辉瑞的镇痛药Bextra也被迫撤回;此后,扶他林、芬必得等也被美国FDA警告,要求在其包装外加黑框标示:此药品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
对于被认为相对安全的中药,也被指出某些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龙胆泻肝丸被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克银丸、莲必治也被怀疑损害肝肾功能。
, 百拇医药
虽然“是药三分毒”,应正确看待和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但由此导致的恐慌和不信任,无论是对生产厂商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场危机。
如何化解危机?如何防范于未然?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危机”信息?如何通过企业、消费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食品药品生产、消费环境,并最终达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理想?有关专家、企业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中药一直被认为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最近一段时间,媒体相继报道了龙胆泻肝丸、克银丸、莲必治等中药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消费者不禁怀疑:中药真的安全吗?
使用得当是安全的
首先要明确,同其他事物一样,药物也有两重性,除了能起治疗作用外,大多数情况下不良反应不可避免。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是药三分毒”。除了制药工艺受时代科技水平限制,不能将有效成分提纯外,不良反应与治疗作用相互依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方说,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不可避免地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微生物感染。
, 百拇医药
中医对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运用“君臣佐使”削弱、减少副作用,现代中药则通过工艺控制来纯化成分,弱化不良反应。但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有的企业对其产品存在的不良反应避重就轻,甚至避而不谈。在如今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最多写上“孕妇禁服”,其他什么都不写,造成公众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不妥当的。可以说,同西药一样,中药也有副作用,应该正视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其危害发生。
但是,也应该看到,相对西药,中药在安全性方面仍有其优势,特别是成分可控的现代中药。中药中大多数是天然植物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生物亲和性是一方面,漫长的食用药用史更能证明这一点。比方说,红曲在中国入药的历史有一千多年,食用的历史更为长久些,事实证明了它的安全性。目前西方因为药物安全性需要,逐渐兴起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也可以作为佐证。
发展中药需要扬弃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要说了,中药不还是出事了吗?这是事实。
中药是从老祖宗那儿继承下来的东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祖宗是智慧的,但并不是一点错误都不犯:他们的认识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人体的认识就并不完全正确。所以,对于从老祖宗那儿继承的遗产,我们仍然需要有所鉴别、有所扬弃,好的、正确的自然要发扬光大,错误的也要勇于面对。对于含有砷汞等有害元素的药物我们就应该剔除,对于新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成分,比如马兜铃酸类也应果敢地停止使用。
但是应该如何鉴别、如何扬弃?现代医学研究有其原则,给出了验证的标准,那就是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用科学方法验证中药
中医药是一种“经验科学”,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可否认,实践出真知,几千年的经验当然能够发现众多有效的药物;但是,经验并不一定科学,在摸索过程中,由于认识局限,会有意无意地或人为地忽略不利结果,也不能保证在这个病人身上适用,在另一个病人身上同样适用。即使名医们再睿智,也不能完全修正这些错误。
, 百拇医药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手段来检验一个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那就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提倡: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通过大规模、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结果,排除了主观因素,消除了小样本带来的偏差。现代药物(即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研究,才能确切地判断药物的利弊。最有名的一个例子,β受体阻滞剂(一种降压药),开始并不认为能用于心衰患者,因为它降低了心脏的收缩能力,对心衰患者似乎雪上加霜;但是通过大规模对照研究却发现,它能够改善心肌重构(心衰患者死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对于凭古方、凭个人经验用药的中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中药要想完善自身,纳入现代科学体系,获得更广泛的承认,切切实实地造福百姓,就必须寻找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中药需要循证医学支持
可喜的是,国内中药开发者已关注到这一趋势,也逐步将思维慢慢纳入了这个体系,主动运用现代科学的数据来证明自己。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就是使用中药血脂康胶囊进行的一个长周期(8年)、大样本(4870例)、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药血脂康胶囊拿到了有效性、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它的成功,打破了中药药效、安全性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开端,是中药经由循证医学验证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另一个“中药现代化”的开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药开发者使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去开发民族医药宝库。
目前,西方社会并不接受中医中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缺乏证据,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他们看不懂古书,也不相信古老的经验。但是他们也在研究天然植物药,就因为他们看到了天然植物药的安全性。这一拒一求的巨大反差,是中药的巨大机会,也是巨大挑战。中药要跨入欧美主流市场,就必须拿到循证证据。
中药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陷也是突出的:顺应时代潮流,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中药,扬其长避其短,那么中药必将能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而造福整个人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