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a1
编号:10559463
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新策略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尽管临床上针对重症的医护技术在不断改善,但国外脓毒症的发病率仍以每年1.5%~8.0%的速度增加。美国每年有70万人患脓毒症,其中死亡21万人。病死率高达30%~70%。其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

    目前,该领域的学者们对脓毒症已有以下共识:由于宿主对炎症反应调节失控,脓毒症总是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相伴存;病情的严重度和病死率总是与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对脓毒症制定较确切的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对每例病人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归类,并制定包括抗炎治疗的详尽处理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定义及诊断标准

    近一个世纪,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全身反应,强调其与菌血症的存在相关。然而,多至50%的脓毒症病例并无可检测到的菌血症,且急性胰腺炎、创伤等非原发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脓毒症。直至1992年,在美国重症医学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主办的国际共识会议上,学者们首次确定了SIRS的概念,并提出脓毒症不必同时存在菌血症。另外,还制定了“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以显示疾病的分级(表1)。
, 百拇医药
    表1 脓毒症的临床定义

    经过10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2003年发表的包括美国胸科学会(ATS)等多学科的共识报告对SIRS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又进行了修订,拓宽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所见(表2)。同时,也认可1992年制定的有关脓毒症的各项诊断标准。为了对脓毒症作更准确的分级,有关专家提出了新的分级依据(PIRO分级系统 )。这一系统较为全面,基于病人的易感性、感染状况、宿主的全身反应(SIRS、脓毒性休克、特异性标志物如IL-6、蛋白C、TNF等)及器官功能障碍表现进行分级。它不仅包括较多的临床表现,也增加了一些生化指标,更具有客观性。随着人们对脓毒症研究的进展,今后实验室指标可能更多(表3)。

    表2 脓毒症新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表3 脓毒症分级的PIRO依据系统

    二、 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探讨

    由于过度炎症反应是脓毒症的重要特征,多年来,治疗策略一直针对促炎因子。人们曾试用抗内毒素抗体、抗TNF-α抗体、IL-1受体拮抗剂、磷脂酶A2拮抗剂、PAF拮抗剂、抗氧化剂、凝血酶抑制剂、皮质激素、γ-干扰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治疗,在实验动物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在病人中未能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这使人对抗炎症因子治疗进行质疑。然而,近几年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脓毒症(特别是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预后点燃了希望,部分临床研究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㈠ 活化蛋白C(APC)

    蛋白C存在于人类血浆中。当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栓调节素结合后,即可激活APC。APC在辅因子蛋白S并存的条件下,可抑制凝血因子Ⅴa和Ⅷa的功能,因而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同时,APC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抗炎分子,可抑制单核细胞产生促炎因子TNF-α、IL-1、IL-6等,减少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
, 百拇医药
    有研究表明,APC还具有细胞信号传导和保护性基因转录作用如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脓毒症病人蛋白C及蛋白S大量消耗,其血浆含量显著降低,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表达也显著下调,致使APC生成减少。减少的程度与病人的不良转归密切相关。

    2001年美国FDA批准重组APC用于重度脓毒症的治疗。国际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Drotrecogin akfa可使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19.4%和绝对危险降低6.1%(第28天Drotrecogin akfa组病死率为24.7%,而安慰剂组为30.8%)。用药后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和IL-6水平降低,提示凝血活性和促炎因子生成受抑。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死亡危险大的重症病人(APACHEⅡ病情评分≥25者)病死率降低(13%)有显著意义。无论如何,Drotrecogin akfa是美国被批准临床应用于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第一个抗炎药物。

    目前正进行大规模的早期重症脓毒症治疗试验(ADDRESS试验),包括11000例仅有一个器官功能障碍且死亡危险小的病人,主要观察AP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希望这一试验能带来令人鼓舞的结果。Drotrecogin akfa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特别是与肝素并用时。因此,用药方法和技巧也需深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㈡ 新的治疗靶向

    ⒈高迁移性B1组蛋白(HMGB1): 是一种核结合蛋白,在DNA重组、修复、复制和基因转录中起作用 。HMGB1也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介质。在炎症刺激下(如LPS作用下)生成量显著增高。它可促使核因子(NF)-κB及有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刺激人类单核细胞产生TNF-α、IL -1、IL-6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激活吞噬细胞,诱导多种黏附分子(VCAM-1、ICAM-1)、MCP-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表达,故也参与凝血的调节。另外,HMGB1可增高肠道细胞的通透性,导致肠道菌群迁移。因此,HMGB1可视为一种作用广泛的晚期促炎因子。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乙基丙酮酸可抑制体内HMGB1的生成,提高病鼠的存活率。即使在起病24小时后给药,也可见明显效果。脓毒症病人血浆HMGB1也升高,提示其可能成为重要的治疗靶向。HMGB1拮抗剂也在研发之中。

    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IF可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垂体腺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肾及肺上皮细胞等产生。皮质激素为MIF的强诱导剂。MIF能诱导巨噬细胞等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并抑制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脓毒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血浆MIF增高,其增高程度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阻滞MIF或敲除其基因可显著改善小鼠脓毒性休克模型的存活率。不论是革兰阴性菌或阳性菌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MIF抗体对动物均具有保护作用。有学者认为,MIF是人类脓毒症治疗的一个潜在靶向。
, 百拇医药
    ⒊补体碎片C5a及其受体C5aR: 感染早期各补体系统即在细菌表面被激活。可激活补体的物质有细菌表面的甘露糖、LPS、C-反应蛋白及免疫复合物等。激活的补体聚集于C3水平并裂解为C3a、C5a及终末膜攻击复合物(C5a-9)。C5a-9能在侵入微生物及宿主细胞膜上打孔,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过敏毒素C5a在脓毒症时具有多方面的促炎效应:①强力趋化作用;②诱导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及超氧阴离子;③扩张微血管及增加血管通透性;④诱导胸腺细胞凋亡;⑤促进凝血等。脓毒症早期C5a的过度生成引起失控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同时,C5a还可减弱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吞噬作用。C5a明显升高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及器官衰竭率均较高。用C5a多克隆抗体及小分子抑制剂,阻滞C5a的生成,可显著降低鼠类和猴脓毒症模型的死亡率。以C5aR抗体阻滞C5aR也有同样效应。临床上用C5a阻滞抗体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流也获得成功。因此,以C5a及C5aR为靶向治疗脓毒症,前景看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