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丢失的基本功捡回来——关于普通内科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健康报网
近年来在不知不觉中,“大内科”“普通内科”这些名词重又吸引起越来越多医院医生的目光。回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各大医院纷纷取消大内科编制,将原来的内科分解为心、肾、消化、呼吸、感染、免疫、血液和内分泌等专科,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放射、超声、内窥镜和实验室等方面建立了大量辅助检查和治疗手段,总结出规范化的治疗。然而与此同时,专科发展也走进了“越来越专的胡同”,使得专科大夫很难跳出本专业的圈子,对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只能就本专业的疾病说“Yes”或“No”,患者有时不得不转好几个科去查病,还不一定能查得出来。为此北京协和医院在去年正式建立了普通内科,一直受到兄弟医院的密切关注,它究竟该怎么搞,该如何定位,多大规模合适,和大内科是什么关系,与全科医学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国外普通内科的经验如何借鉴等等,的确需要有志者进行努力和尝试。不知不觉中的变化报道之二
在大内科建立和发展普通内科的两大理由
心脏内科戴玉华教授说:“在门诊,我们不仅遇到过返流性食管炎被误当心绞痛治的,也遇到过病人被诊断为冠心病,丹参和速效救心丸用了一大堆无效后,来协和就诊,结果一个很简单的体检便发现,病人是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心与肝、心与肺,其实就隔着那么一块‘布帘子’,怎么能只管这边,不管那边呢?这非常反映我们当前的现实——在追求专科技术的同时,却把基本功丢了。”什么是高的医疗质量呢?戴教授说:“就是病人希望你既专科很好,又知识面很广,别人看错了的,你还能再把诊断治疗引回到正确的路子上来。”
此外,由于空间和人力有限,以及那不得不算的经济账,专科病房忙于收治诊断明确的专科病人,而对那些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的患者常爱莫能助。方圻教授说,来协和就诊的病人大多数是“少见、不典型、多系统”的疑难杂症。一个病人同时有多种疾病,往往要在门诊辗转于各个专科之间很长时间,才能有一定的诊断方向。这时,病人的时间成本以及医疗花费都已经很高,钱也所剩不多。另外一种病人则更加迷惑:有一大堆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发烧,在外地经过抗肝炎、抗结核治疗没有效果后来协和,病人根本不知道从哪个专科看起。因此只强调综合实力仍然是不够的,只有开设普通内科才能弥补这一不足。
鲁重美教授说:“相当多疾病会影响全身,人为地按器官按系统分科,会使一些初诊病人误诊或漏诊,分科过细,也常会使求医的病人无所适从。”戴玉华教授强调指出:“尽管住院医生来到协和内科,要在3年时间里转遍每一个专科,但大内科的临床思维不是各个专科知识的简单叠加,知识是不会自己去综合的,它需要全面、系统的思维模式的训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