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丙型肝炎应当如何行动
http://www.100md.com
健康报网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第一个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正式出台。这是继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在近几年相继出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又一个《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在中国这个病毒性肝炎大国,制订丙肝防治指南是必须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而且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奠定基础。这个《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组织30多位著名肝病和传染病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制订的。记者近日就丙肝防治指南涉及的丙肝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采访了庄辉等专家。
权威统计显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首位,丙肝发病率明显趋升
丙肝的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的丙肝感染率约为3%,现有1.7亿丙肝患者,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卫生部公布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的首位,其中丙肝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趋升趋势。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近4000万,其中,50%~85%的急性丙肝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丙肝。如不及时治疗,经过10年至3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病人发展为肝硬化,5%~10%的病人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乙肝和丙肝的主要死因,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和肝硬化。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丙肝抗体阳性率为3.2%,各地区丙肝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为3.6%,南方为2.9%,北方高于南方。丙肝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到50岁至59岁组的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从治疗角度来说,越幼年感染越容易治愈,年轻人要比40岁以上感染者治疗预后好,妇女感染早治疗要比男性效果好。据调查,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但在医院丙肝患者的就诊比例远远低于乙肝病人。近几年,随着丙肝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很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对丙肝的防治,但大众对丙肝的认识程度仍然很欠缺。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 百拇医药
输血、吸毒、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是丙肝传播的高危途径,但至今丙肝尚未列入医院常规体检
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我国丙肝患者中有输血史者,尤其是在1992年以前接受输血的占有较大比例。但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肝病毒检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增加丙肝的感染机会。我国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的丙肝感染占60%~90%。性传播也是丙肝感染的高危因素,与丙肝感染者性交,或同时伴有其他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危险性更高。母婴传播,抗丙肝病毒阳性母亲将丙肝传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至4%~7%,如合并有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20%。另外,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针刺等,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具、理发用具也是感染丙肝重要的途径,也有部分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此项丙肝防治指南对丙肝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都作了明确的叙述,既为公众预防丙肝提供了有效对策,也为医务人员早发现高危人群中的病人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乙肝已经列入医院的常规体检,但是丙肝尚未列入体检,这使很多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不能及时地筛选出来,给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 百拇医药
丙肝症状比较隐蔽,很多病人出现肝硬化、肝癌时才发现早就患有丙肝
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有效治疗方案,关键在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庄辉教授说,与慢性乙肝比较,丙肝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造成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于发生肝癌时才被发现。而只要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就有很大的希望被治愈。所以,当前成功防治丙肝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治疗病人。目前,丙肝的诊断和治疗已有成熟的方案,干扰素是抗丙肝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有效治疗方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丙肝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干扰素。如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肝病人在用该方案治疗一年后,99%的病人在四年后血清中仍然没有发现病毒。但是,有关专家特别指出,由于丙肝分为6个基因型70个亚型,相互没有免疫力,有可能重复感染。这不仅是丙肝没有疫苗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当前如何有效地进行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普及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前,肝炎的治疗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规范。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全国新生儿中普及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的新增病人得到了有效控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有效治疗为治愈丙肝带来希望,但由于丙肝患者通常缺乏症状,人们对丙肝缺乏认知,使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患者非常困难。因此,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强调,这批人群若不及时发现,将是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和经济负担。丙肝治疗和控制指南中的首要建议是推行丙肝抗体普查,以期及早发现和治疗丙肝病人,这对排除潜藏的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
权威统计显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首位,丙肝发病率明显趋升
丙肝的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的丙肝感染率约为3%,现有1.7亿丙肝患者,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卫生部公布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的首位,其中丙肝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趋升趋势。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近4000万,其中,50%~85%的急性丙肝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丙肝。如不及时治疗,经过10年至3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病人发展为肝硬化,5%~10%的病人可发展为肝癌。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乙肝和丙肝的主要死因,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癌和肝硬化。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丙肝抗体阳性率为3.2%,各地区丙肝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为3.6%,南方为2.9%,北方高于南方。丙肝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到50岁至59岁组的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从治疗角度来说,越幼年感染越容易治愈,年轻人要比40岁以上感染者治疗预后好,妇女感染早治疗要比男性效果好。据调查,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但在医院丙肝患者的就诊比例远远低于乙肝病人。近几年,随着丙肝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很多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对丙肝的防治,但大众对丙肝的认识程度仍然很欠缺。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 百拇医药
输血、吸毒、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是丙肝传播的高危途径,但至今丙肝尚未列入医院常规体检
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我国丙肝患者中有输血史者,尤其是在1992年以前接受输血的占有较大比例。但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肝病毒检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增加丙肝的感染机会。我国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的丙肝感染占60%~90%。性传播也是丙肝感染的高危因素,与丙肝感染者性交,或同时伴有其他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危险性更高。母婴传播,抗丙肝病毒阳性母亲将丙肝传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至4%~7%,如合并有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20%。另外,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针刺等,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具、理发用具也是感染丙肝重要的途径,也有部分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此项丙肝防治指南对丙肝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都作了明确的叙述,既为公众预防丙肝提供了有效对策,也为医务人员早发现高危人群中的病人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乙肝已经列入医院的常规体检,但是丙肝尚未列入体检,这使很多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不能及时地筛选出来,给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 百拇医药
丙肝症状比较隐蔽,很多病人出现肝硬化、肝癌时才发现早就患有丙肝
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有效治疗方案,关键在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庄辉教授说,与慢性乙肝比较,丙肝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造成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于发生肝癌时才被发现。而只要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就有很大的希望被治愈。所以,当前成功防治丙肝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治疗病人。目前,丙肝的诊断和治疗已有成熟的方案,干扰素是抗丙肝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有效治疗方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丙肝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干扰素。如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肝病人在用该方案治疗一年后,99%的病人在四年后血清中仍然没有发现病毒。但是,有关专家特别指出,由于丙肝分为6个基因型70个亚型,相互没有免疫力,有可能重复感染。这不仅是丙肝没有疫苗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当前如何有效地进行丙肝防治的科学知识普及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前,肝炎的治疗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规范。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全国新生儿中普及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的新增病人得到了有效控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有效治疗为治愈丙肝带来希望,但由于丙肝患者通常缺乏症状,人们对丙肝缺乏认知,使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患者非常困难。因此,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强调,这批人群若不及时发现,将是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和经济负担。丙肝治疗和控制指南中的首要建议是推行丙肝抗体普查,以期及早发现和治疗丙肝病人,这对排除潜藏的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