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病案讨论 > 正文
编号:10559429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点击上图放大]

     病历摘要

    患儿男,11岁,因“进食少,不爱活动2年”收入我院内科病房,于入院第4天因发现其颈肌无力而转入神经科病房。

    患儿4岁以前智力体力发育正常,跑跳等运动能力、活动量与正常同龄儿相仿,体重增加正常。4岁以后体重增长缓慢,食欲下降,活动量减少,不爱跑跳,跑步速度减慢、距离缩短。4岁时幼儿园老师发现其运动时颈部姿势异常。患儿7岁后上述症状加重,消瘦明显,体重不增,跑步更慢,步行上学途中需休息;并渐出现对运动不能耐受,活动后感极度劳累,休息后减轻,体育课不能达标,9岁已不能上体育课,颈部无力明显,抬头时费力,同时出现说话声小,咳嗽无力,肌肉萎缩,下蹲、站起困难,消化道症状加重。患儿智力无异常、无倒退,学习成绩优良。其生产史,发育史无特殊记载。患儿1岁8个月时曾有高热惊厥1次。

    家族史见图。患儿太姥姥表现为肌无力,外祖母39岁死于糖尿病,大外祖父有肌无力病史,大姨41岁消瘦明显伴有乏力,体力不及患儿母亲。患儿母亲35岁,平素易乏力对运动耐受力差,不爱运动,持重物即出现肌肉酸痛,无消瘦。患儿舅舅于13岁出现体力活动下降伴乏力,症状无进行性加重,现31岁症状较患儿母亲轻。患儿母亲及舅舅血乳酸均增高,分别为 3.30 mmok/L和6.40 mmok/L 正常值0.5~2.0 mmok/L。

    体格检查 患儿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心肺腹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全身肌肉萎缩(见图A),步态呈鸭步,腰椎过度前凸,翼状肩胛,颈细长。头部低垂,竖头时需用力甩头。下蹲时缓慢费力,站起时双手扶膝,说话声小,咳嗽力差,双上肢平举时间15秒。肌张力不低,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四肢腱反射可正常引出,骨骼关节未见畸形。颅神经、感觉系统、共济运动检查均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肌酶:天门冬转氨酶(GOT)52 IU/L,乳酸脱氢酶(LDH)499 IU/L,碱性磷酸酶(AKP) 301 U/L。血气分析、血氨正常。血乳酸4.90 mmok/L,游离肉碱:12.4 μmok/L正常值34.6~56.6 μmok/L,酰基肉碱正常,总肉碱 36.2 μmok/L正常值48.9~74.9 μmok/L。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正常;眼科检查正常。脑电图、头颅 CT 、MRI 正常。肌电图:右肱二头肌,右第一骨间肌,静止时可见纤颤正相电位。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全量表:101分(正常)。

    肌活检:(1) 光镜检查: 肌纤维轻度大小不等, 肌纤维普遍园钝,部分肌纤维轻度萎缩,可见一些肌纤维周边有裂隙状改变。GT染色显示许多破碎红边纤维(RRF),个别肌纤维变性,未见再生纤维。间质小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无炎性细胞浸润。NAHD 和 SDH染色均可见一些周边深染的RRF等位纤维。CCO染色未见淡染纤维。PAS染色未见糖原堆积,ORO染色显示肌纤维内脂滴轻至中度增多。ACP和NSE染色未见特殊。ATP酶染色:Ι型纤维占优势,Ⅱ型肌纤维普遍小,未见同型肌纤维群组化现象。

    (2) 电镜检查:肌纤维排列可,肌原纤维呈小灶状退行性变,肌膜下灶状线粒体堆积,肌丝间脂滴糖原颗粒分布无异常,部分可见线粒体异型及结晶状颗粒。

    线粒体基因筛查:线粒体基因mtDNA tRNAkeu(UUR)3243 A→G 70%突变。

    入院后治疗 给予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餐。静点能量合剂,口服肉毒碱(carnitine)、辅酶Q10、核黄素等,患儿病情渐有好转,治疗1个月双上肢平举时间由入院时的15秒增加到1分30秒,自觉肢体较前有力。

    病例讨论

    本患儿为男性,4岁发病,隐匿起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以运动不能耐受的肌无力伴肌萎缩为主症,查体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和全身肌萎缩,肌酶增高,故病变定位在肌肉,虽肌电图未提示肌源性受损,考虑与原发病特点有关,结合患儿有明确的母系家族史(见图B),且患儿及其母亲,舅舅的血乳酸水平均增高,考虑线粒体肌病可能性较大,进一步做肌活检,光镜检查提示GT染色显示许多破碎红边纤维(RRF),NAHD和SDH染色均可见一些周边深染的RRF等位纤维。电镜检查可见肌膜下灶状线粒体堆积,部分可见线粒体异型及结晶状颗粒,支持线粒体肌病诊断。线粒体基因筛查:患儿线粒体基因mtDNA tRNAkeuUUR3243 A→G 70%突变。其母亲亦存在mtDNA tRNAkeuUUR3243 A→G的突变为50%,故本患儿最终确诊为母系遗传的线粒体肌病(A3243G突变)。本病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部分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少数肌电图可正常,极少数可出现重复电刺激阳性,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故肌电图正常不能排除本病诊断。

    患儿病变定位在肌肉且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应与其他肌肉病鉴别。因该患儿发病以近端肌无力为主,肌酶增高,有家族遗传病史,应考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可能。但该患儿虽有家族遗传病史且为母系遗传,但男女均有发病,且发病个体之间症状上存在差异,不符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遗传特点,且患儿肌无力有对运动不耐受的特点,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四肢腱反射正常,肌酶仅轻度升高,肌电图正常等均不支持本病。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家族遗传病史,还应考虑先天性肌病的可能,但本病发病更早,多在1岁之内发病,运动发育里程碑出现延迟,伴有骨骼畸形或关节挛缩。本患儿4岁发病,病前运动发育正常不伴有骨骼畸形或关节挛缩,肌张力不低,结合肌活检结果可除外本病。患儿无眼睑下垂及晨轻暮重,血沉正常,可除外重症肌无力和多发性肌炎。

    线粒体病肌无力可以表现为全身性,也可能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肌群,如眼外肌、面肌、肢带肌等。最新报告有线粒体眼肌病、心肌病、胃肠肌病等。本病另一特点为易疲劳,在体格检查时出现与众不同的疲劳,这种耐受性在个体间不相同,有的人在跑步时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在走路时就感疲劳,当过度运动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值得注意。

    线粒体肌病可有两种遗传方式,即孟德尔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前者是由于核基因缺陷所致,这种缺陷可以来自父母任何一方,且家族中患病个体的症状及严重性均相同。后者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缺陷所致,而mtDNA仅通过卵细胞表达,由母亲垂直传给男女后代,只有女儿可继续下传,在家族中患病个体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母亲不同的卵细胞中变异的mtDNA的百分比不同,分配到每个子代中也不同,所引发的症状也就不同。而在子代中突变的mtDNA超过一定数量时,才出现临床表现,即阈值效应。本病也可散发,并不是由于遗传的结果,而是在卵细胞中出现mtDNA的突变所致。

    最近许多研究表明 A3243G突变最常出现在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但本患儿病史中无中枢系统症状,体检未见脑部受累体征,脑电图、头颅 CT、 MRI均 正常,智力发育正常,可除外MELAS及其他线粒体脑肌病。由于线粒体母系遗传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缺乏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同一种基因突变在不同个体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基因型的诊断不能替代临床诊断。目前线粒体细胞病的诊断金标准为:有临床表现,并有肌肉病理检查、生化检测、基因检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