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59539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点击上图放大]

     心梗后早期置入ICD并不降低病死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Dorian报告,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置入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并不降低高危患者病死率。Dorian教授的这一结论是根据DINAMIT研究结果得出的。

    该研究共纳入6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最佳药物治疗联合ICD置入组(332例)或单用最佳药物治疗组(342例),ICD置入组患者于心梗后平均7天时接受单腔ICD置入。

    随访4年后研究者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置入ICD与总体死亡危险降低无关。ICD组患者年病死率为7.5%,而对照组为6.9%,两组无显著差异(P=0.66)。虽然ICD组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4%对10%),但非心律失常性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0%对8%)。

    美国心脏节律学会主席Hammikk教授指出,置入ICD仅能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不能预防泵衰竭或无脉性心电活动导致的死亡,也就是说置入ICD只是将患者的死亡原因由心律失常性转为非心律失常性。

    PAVE研究亚组分析结果

    美国弗吉尼亚Mason医学中心Christopher报道,PAVE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左室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置入双室起搏器受益最大。

    PAVE研究共纳入252例接受房室结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146例置入双室起搏器,106例置入右室起搏器。初步研究表明,慢性房颤患者接受房室结消融治疗后,置入双室起搏器较置入右室起搏器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容量。研究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患者进行分层,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显示,LVEF<45% 或NYHA分级为II/III级的患者置入双室起搏器获益最大,NYHA II/III 级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比置入右室起搏器的患者多27.3米(P=0.01),LVEF≤35%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置入右室起搏器的患者(P<0.05)。研究者还发现,基线左室功能较好的患者置入右室起搏器后6个月,心功能有恶化趋势。

    采用QRS间期判断心室不同步——不敏感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Bkeeker报告了SCD-HeFT亚组分析结果。该研究表明,采用QRS间期判定患者是否应置入ICD的特异性不强。

    该研究共纳入90例终末期心衰患者(LVEF < 35% 或NYHA 分级III/ IV级),根据基线QRS间期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QRS间期≤120 ms(30例),QRS间期120~150 ms(30例),QRS间期>150 ms。3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

    结果显示,总体来看,QRS间期宽的患者左室严重不同步发生率较高,但QRS间期窄的患者中也可见左室不同步(见图1)。

    图1 3组患者左室不同步发生率比较

    研究者认为,采用QRS间期判断心室不同步并不敏感,建议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如组织超声成像)评价左室不同步,以判断哪些患者应接受同步化治疗。

    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 华法林未得到充分利用

    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Oshodi报告,临床医师采用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时,华法林用量往往不足,特别是经治医师是全科医师而不是心血管专科医师时。

    该研究共纳入75例房颤患者。总体上看,由心血管专科医师治疗的患者中,出院时开出华法林处方的占72%,而由非心血管专科医师治疗的患者中只占46%。Oshodi分析,内科医师可能更关心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出血并发症,而心血管专科医师则更关心不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卒中的发生危险。

    另一项加拿大研究则得出相反结论,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不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比例相对较低。

    该项研究共纳入447例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指征为至少具有一项危险因素,如短暂性缺血发作、卒中、高血压病史,瓣膜病或左室功能障碍。研究者发现,79%的患者接受华法林,12%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9%的患者不接受任何抗凝治疗。

    肥胖患者ICD置入成功率低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anagna报告,病理性肥胖患者置入心脏装置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较高。

    该研究共纳入553例患者,其中约一半患者置入起搏器,四分之一置入ICD,五分之一接受双室装置。患者平均年龄68岁,其中40%体质指数>35 kg/m2,被诊断为病理性肥胖。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最常见的是导线移位,发生率为4.6%。体质指数在最高四分位数(38.1~ 69.9 kg/m2)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于最低四分位数患者(分别为15.2%和9.8%),导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