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0313
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报
     自1955年首次报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引起急性胰腺炎以来,迄今已知有19类85种药物可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物性胰腺炎,即由用药继发的胰腺分泌功能或胰腺组织器官性损害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胰腺炎。

    ■发病机制

    已知一些药物引起药物性胰腺炎的机制或可能的机制为下列的一种或数种。

    直接毒性作用。药物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而导致药物性胰腺炎,如利尿剂(呋噻米、氢氯噻嗪等)、非甾体抗炎药(舒林酸、羟基保泰松等)、抗癌药(门冬酰胺酶、长春碱等)、降压药(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及丙戊酸、四环素、戊脘脒、去羟肌苷。

    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一些药物可导致胰腺充血、水肿,释放激活胰酶的组胺、炎症渗出物等而引发药物性胰腺炎,如磺胺类药、肠道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甲硝唑、硫唑嘌呤及巯嘌呤等。

    特异体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比较敏感也可导致药物性胰腺炎,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甲基多巴、胺碘酮及α-干扰素。

    高血脂或高血钙。高血脂或高血钙可导致胰腺导管的渗透性增加及促使胰腺分泌旺盛形成药物性胰腺炎,如苯噻嗪、异丙酚及雌激素可致高血脂或高血钙。

    胰管阻塞或胰液排泻不畅。一些药物可使胰腺内压增高,腺泡破裂,胰酶进入间质后被激活,从而引发药物性胰腺炎。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导致胰管阻塞,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胰液排泄不畅。

    胰腺血管水肿或血栓形成。一些药物可致胰腺缺血,进而发生腺泡坏死,胰酶被激活而导致药物性胰腺炎,如ACEI致胰腺血管水肿,雌激素致血栓形成。

    Oddi’s括约肌收缩或胆管阻塞。一些药物可导致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使胆汁返流至胰管,激活胰酶造成药物性胰腺炎,如可待因、奥曲肽致Oddi’s括约肌收缩,利福平结晶致胆管阻塞。

    需要强调的是,应用上述药物而引发药物性胰腺炎的仅为少数人,因此,遗传、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个体因素对药物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临床诊断及防治

    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一样,药物性胰腺炎也以腹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

    一般认为下列几点有助于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断: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期间出现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和/或影像学(超声或CT)确诊为胰腺炎;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排除胆源性、酒精等其他因素;停药或停药配合对症治疗可使之好转或痊愈;再次应用同样药物可重新诱发。

    一旦怀疑为药物性胰腺炎,应立即停药或换药,部分轻症者仅需停药即可。如需治疗,其处理同急性胰腺炎。此外,还应告之患者致病药物,以避免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