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a2
编号:10560547
曙光初现“动刀”方案
http://www.100md.com 健康报网
     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内科疾病,在我国“套牢”了近千万人——众多迁延不愈的患者深受其害。其实,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外科医生也开始逐渐在肺气肿治疗这一传统内科的“势力范围”中一展身手,颇有不让内科医生专美的架势。

    第一刀——肺减容术

    除了多发、常见以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缓慢,特别是病情进展到后期,许多患者活动后常伴有缺氧,严重者甚至无法下床活动。不言而喻,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内科对此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外科治疗在该领域的发展就很引人注目。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告诉记者,1995年国际著名胸外科专家Cooper教授首次采用肺容积减少术治疗重度肺气肿患者取得成功。实践证实,通过肺容积减少术切除部分病肺,能够使肺弹性收缩力增加,小气道直径增大,增加胸腔负压,减少肺残气量,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而在国内,率先开展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就是姜格宁所在的胸外科——他们从1996年2月起至今,已经累计开展手术60余例,不仅数量已达到亚洲第一,而且临床效果也比较理想。根据他们的经验,要想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整个治疗过程必须规范,严格按照成熟经验,尤其要重视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呼吸康复训练、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同时建立起良好的人才梯队,也是取得较高临床成功率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而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肺容积减少术虽能改善气急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却不能根治肺气肿。一般说来,肺减容术在手术后3~5年内效果最佳,但随着时间延长,肺功能又可能逐步下降。另外,部分严重的肺气肿患者,因双侧肺功能都很差,难以耐受开胸手术,使肺容积减少术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为了减少手术风险又能取得肺减容术的效果,2003年来国际上有学者开始探索新的途径——经支气管镜行肺减容术,即在段支气管打孔,放置3~5个气道小支架,术后有望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增加。目前这一设想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预计将能够明显减少现有肺减容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姜格宁教授等目前也正在与国际同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有关动物实验,力争近期有所突破。

    第二刀——肺移植术

    除肺减容术外,肺移植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抗排斥反应药物研发的突破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有效方法。据介绍,肺移植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从1946年苏联首先开始肺移植实验研究起,到1963年美国施行首例人体肺移植,肺移植技术基本成熟。第二阶段是移植免疫研究阶段,由于严重排异反应使得异体移植免疫学成为当时研究的热点,而随着病人能耐受的有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到来,临床肺移植终于成为可能——1983年加拿大多伦多肺移植组Cooper教授成功完成了一例单肺移植,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甚至恢复了全日工作。上世纪80年代后期,肺移植例数迅速增加,肺移植技术进入第三阶段,即临床推广和提高阶段。从数量上讲,1994年后全世界每年肺移植例数超过1000例,截至2002年12月,全世界161个医疗中心共施行肺移植14588例次。在这些受术者中,以COPD为手术指征者占39.4%,居第一位;其中单肺移植占45.1%,双肺移植占19.4%。这些统计数据标志着肺移植在国际上已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
, 百拇医药
    姜格宁教授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肺移植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我国首例肺移植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进行的,但未获成功。经过长期徘徊后,肺移植在国内开始升温。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施行肺移植29例,但质量不高,存活超过3个月且康复出院者仅15例。他所在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凭借着大量动物肺移植实验经验(曾创造了肺移植犬最长存活713天的国内记录),以及1992年后在移植肺灌洗、保存液研制、再灌注损伤防治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从2003年1月至今,已先后成功实施了6例成人终末期肺气肿的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肺移植成活率和成活例数均列国内第一。其中,一位63岁的老者还创造了亚洲肺移植手术的年龄记录。

    临床观察表明,很多术前生活难以自理,甚至需要每天吸氧的患者经肺移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肺功能检测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了质的改善。目前一般认为,各种晚期肺疾病及晚期肺血管疾病都需要肺移植。适应症包括COPD、α-胰蛋白酶缺乏性肺气肿、继发性肺纤维化、囊性化、结节病、矽肺等。

    肺移植在20世纪末的进展是巨大的,但姜格宁教授同时指出,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供体严重匮乏就是影响肺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另外,供肺的长时间保存、排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移植肺的长期功能、病人长期生存、新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制及开发等许多领域都有待深入研究。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肺移植仍只能在少数几家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这与我国患者的临床需求是极不相称的,需要我国肺科临床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推广肺移植技术,力争使更多的终末期COPD患者受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