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病案讨论 > 正文
编号:10560907
http://www.100md.com
     郭春光

    患者,男,57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7年9月6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尿量正常,血肌酐154 μmol/L,电解质、酸碱度正常。手术后16 d发现咽部有溃疡,牙龈肿大,易出血,临床给予嗽口液(含灭滴灵、氯霉素)嗽口,每日两次,无好转。10月16日,患者来做物理治疗,检查:患者口腔溃烂,面积约4 cm×3 cm,牙龈红肿,我科行紫外线照射治疗,停止嗽口液嗽口。采用英国产Hanovla 10型水冷短波紫外线灯(波长 254 nm)带咽喉石英导子,对溃疡面分两区照射,首次每区5MED,每日1次,以后每次每区递加1个MED。对牙龈区采用牙龈石英导子,首次3MED,每日1次,以后每次递加1个MED。经2次治疗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深度变浅,牙龈疼痛减轻。5次治疗后,溃疡痊愈,牙龈肿痛消失,患者可以进食。

    讨论 肾移植术后病人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引起感染,为了防止排斥反应,患者使用免疫制剂环孢素A山地明,据报道,环孢素A引发牙龈肿大,使口干、缺乏唾液,引起细菌的滋生、繁殖,口腔容易溃烂、感染。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波长254~257 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此波段紫外线可引起蛋白质和类脂体结构的变化,特别作用于染色体,破坏其核酸代谢,产生“阻活作用”,故对细菌和病毒有显著的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作用。口腔溃疡在肾移植手术后病人中很多见,紫外线治疗简单、有效,疗程短,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郭春光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康复理疗科(510515)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6期 Vol.20 No.6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