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a2
编号:10560189
争分夺秒,让心肌梗死“流产”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报讯 加拿大学者埃德蒙顿艾伯塔大学Taha等进行的ASSENT-3研究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纤溶治疗使ST段抬高患者不发生心梗(MI)的可能性增加,60分钟内ST段完全恢复的亚组患者预后最好。(J Am Cokk Cardiok,2004, 44∶38)

    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其预后受症状发作到成功接受再灌注之间时间长短的影响,迅速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可以不发生心肌坏死,1999年有学者将其称为“流产”MI(aborted MI)。

    ASSENT-3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研究者对3种不同溶栓策略进行评估。该研究系统地提供了“流产”MI患者的治疗反应与预后,因而可以进行亚组分析。

    ASSENT-3研究纳入年龄≥18岁、症状发作<6小时的急性MI患者6095例,其中100例(1.6%)在入选24小时内死亡,509例(8.4%)缺少肌酸激酶(CK)峰值资料,163例(0.3%)没有可靠的基线ECG检查结果。剩余的5470例被纳入亚组分析。将CK峰值≤2倍正常上限、有典型连续ECG改变的MI称为“流产”MI。

    结果显示,727例(13.3%)患者符合“流产”MI的标准。在症状发作1小时以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流产”MI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5%)。

    与真正MI患者相比,“流产”MI患者在60分钟内与180分钟内ST段完全恢复正常者更多(分别为56.3%对30.2%和61.5%对53%,P<0.001),同时该组患者根据出院时QRS积分估测的梗死面积也较小(2.37对4.62,P<0.001)。

    有趣的是,与真正MI患者相比,“流产”MI组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均较高,如年龄较大,女性较多,患高血压及糖尿病者较多,有陈旧MI史、冠状动脉搭桥术史及经皮冠脉介入史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比例也更高。

    与真正的MI相比,“流产”MI患者的30天病死率(3.9%对4.6%)及1年病死率(7.0%对7.4%)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流产”MI组基线校正的病死率较低(在30天时的比值比为 0.76,P=0.005,在1年时的比值比为0.70,P=0.035)。

    在“流产”MI组中,60分钟内ST段恢复≥70%的患者危险较低,30天与1年病死率分别为1.0%与2.7%,60分钟内ST段恢复<70%患者的30天与1年病死率分别是5.9%与9.3%(P均<0.002)。

    研究者认为,快速的溶栓治疗可促使心梗“流产”,60分钟内ST段恢复的患者临床预后最好。

    点评 ASSENT-3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心梗后ST段恢复越快的患者预后越好,病死率越低。在60分钟内ST段恢复超过70%的患者30天病死率仅为1%。这提示我们应尽快实现再灌注治疗(最好在60分钟以内),争分夺秒,尽量争取使更多的心肌梗死“流产”。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带来急救治疗策略的转变,使现场溶栓能够更广泛地应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