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病案讨论 > 正文
编号:10560859
http://www.100md.com
     温东东

    例1.男性,55岁。1996年2月12日因左上肺低分化腺癌而行左上肺叶切除,下叶背段部分切除及下叶肺裂处肺胸膜修补。关胸前未见明显漏气。术后病人因疼痛无咳嗽排痰。术后第3 d术侧可闻痰鸣音,胸液达400 mL。胸片示左肺不张,遂以纤支镜吸出大量泡沫样痰液。此后每日胸液仅约100 mL,但仍Ⅱ°漏气。术后第6 d又因气促、痰鸣显著而再以纤支镜吸痰,观察左上叶支气管残端闭合良好,无异常肉芽生长。术后第9 天引流液呈暗褐色,且咯出同样色泽的粘痰,漏气明显。除加强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外,术后第14 d经胸管注入凝血酶2 000 u,次日见引流液颜色变淡,漏气减少。3 d后再注入凝血酶4 000 u,再无褐色痰咯出,用力咳嗽时仍有气泡逸出;引流液50~60 mL/d。术后20 d X线片示肺复张良好。余肺上缘与纵隔交界处可见小液平。又一次注入凝血酶4 000 u,并持续夹胸管3 d。放开钳夹后有少量澄清液流出,已无漏气。继续观察1 d后,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予以拔管,痊愈出院。

    例2.男性,47岁。1997年3月31日因右上肺中度分化腺癌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及中下肺胸膜修补术。因体弱无力咳嗽,剌激咽壁无效,术后第2天呼吸急促,胸片示肺不张。即予纤支镜吸出粘稠的痰液并进行腔内冲洗。病人呼吸明显改善,引流瓶内是较多气泡逸出。术后第6天是引流液增多为暗褐色,病人偶尔略出褐色痰。术后第7 d胸片示肺复张良好。予胸管内注入凝血酶2 000 u。胸液颜色渐淡,仍有少量气泡逸出且随用力咳嗽而增加。检查无管周漏。术后第10天再注入凝血酶4 000 u,夹管2 d后已无气泡逸出,胸片示肺复张良好,无积液,予以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

    讨论 肺泡胸膜瘘是肺叶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死亡。传统治疗需行带蒂肌瓣修补而且需切除该区域的3~4条肋骨,严重者甚至需切除余肺,创伤大。而本疗法无需手术,效果良好,无副作用。文献中尚未见报道。凝血酶作为凝血因子,具有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致血液凝固的作用。实验研究还证明其对损伤的上皮细胞有促进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因此不仅可用于止血,而且通过加速组织修复,使损伤的肺组织表面愈合。肺萎陷的情况下,肺泡漏的孔隙大,修复难。此时用凝血酶只会促使损伤的肺组织溢出增多,形成纤维素包裹,使肺扩张困难或不能。因而只有余肺扩张时才能用凝血酶治疗。肺泡胸膜瘘一旦产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胸腔感染而使破损的肺组织修复受阻。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支持治疗及引流通畅的情况下及时采用凝血酶是治愈的关键。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尚无可靠的规律,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510180)

    广东医学

    GUANGDONGMEDICALJOURNAL

    1999年 第3期 No.3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