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病案讨论 > 正文
编号:10560909
http://www.100md.com
     何俊诗

    患者,男,17岁。因无诱因出现颈前肿物并进行性增大4个月,伴声嘶2周于1998年11月3日入院。体查:发育正常,双侧腋下、腹股沟等多处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质韧,无触痛。颈前肿物约9 cm×19 cm,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叩诊心界向两侧普遍性增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 5.02×1012/L,WBC 12.5×109/L,N 0.848,L 0.152,Hb 158 g/L,Plt 273×109/L,AKP 91 U/L。X线胸部透视及正侧位片:两肺未见异常。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65,心尖搏动微弱,位于心影内。上纵隔呈对称性增宽,右缘近心底部见一类胸腺角样“船帆征”,两侧边缘光滑,呈直线样,其上缘与颈部肿物相连。侧位片前纵隔呈致密影。与4个月前照片比较,心脏及纵隔增宽明显增加。X线诊断:①心包积液;②恶性胸腺瘤或胸腺增大;③不排除淋巴类病变。CT扫描:纵隔弥漫性增宽,两侧边缘呈直线状改变,上纵隔内大血管周围、血管前间隙、气管、支气管周围及肺动脉窗等处均有广泛的软组织肿物充填,CT值50 Hu,增强后65 Hu,软组织影与心包影分界不清,心包腔内见比水样密度略高影,CT值23 Hu。颈部甲状腺正常,其前方及左右侧均有广泛的软组织影与上纵隔影相连。上腔静脉影受压。诊断:纵隔淋巴类肿瘤,累及颈部及心包。颈部彩色超声波示:甲状腺前方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心脏彩色超声波示:心包积液(中~大量)。心包积液检查:可见恶性肿瘤细胞,考虑为T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骨髓象: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

    讨论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多与颈部及全身浅表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现,但也可纵隔淋巴结先肿大,然后才蔓延到其他淋巴结。根据组成肿瘤的主要细胞成分和组织结构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我国以非何杰金病为多。各种类型淋巴瘤的X线表现大体相似,其主要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本例肿瘤先侵犯纵隔淋巴结,然后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并向四周弥漫性扩展。在X线胸片及CT片上表现为上纵隔增宽,两侧边缘波浪状消失,呈直线状,导致诊断困难。另外,本例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增厚粘连,上纵隔右缘形成类似胸腺的“船帆征”,且患者较年轻,故误诊为胸腺瘤或胸腺增大。本例伴有侵犯心包,引起中~大量心包积液。据文献报道,淋巴瘤侵犯胸膜及心包并不常见,纵隔淋巴瘤各组淋巴结发生率次序,通常首先为前中纵隔淋巴结侵犯,尤以血管前间隙为多见。胸部正位片显示主动脉弓和肺动脉之间的切迹消失或结节状膨凸征象,是左侧血管前淋巴结增大所致。当遇到X线征象不典型时,结合上述两点,联系病史,可以减少误诊。确诊仍需依靠骨髓象及病理检查。本例诊断上主要与巨大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等疾病鉴别。

    作者单位:何俊诗 番禺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11400)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6期 Vol.20 No.6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