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符日芳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是指机体遭受创伤或因严重疾病处于应激状态和因服用某些药物或刺激性物质而引起的胃肠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形成的统称。我们从 1989~ 1997年检出的57例AGML中,因药物所致者46例,约占8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5岁。本组因发热、头痛服去痛片2例、解热止痛散4例,服阿斯匹林15例,因风湿、类风湿、慢性肾炎口服或注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发病的9例,服消炎痛、炎痛喜康各3例,服祛风湿中药3例,中药酒5例,胆石通2例。服药后出现症状时间:6 h 5例,24 h内10例,~5 d 20例,~30 d 11例。
1.2 临床表现 单纯呕血者15例,呕血、黑便者25例,6例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而无显著性出血。本组病例无因大出血出现休克者。
1.3 胃镜下所见 病变胃粘膜局部或弥漫性,以弥漫性多见,呈点状、片状出血,针尖至2 cm大小者32例,其中有的伴弥漫性渗血及血痂,形成出血灶新旧不等。有浅表糜烂、溃疡出血24例,其余以上表现混合存在,未见深溃疡和小血管暴露性出血病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胃底、胃窦各次之,分别为32、27、21例,全胃分布8例。
1.4 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病理改变 全部病例取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杆菌检测,检出率38/46(82.6%)。病理改变主要为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糜烂或溃疡,并有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1.5 转归 去除病因后经内科治疗,均较快痊愈。24例于病后2~3周胃镜复查,病变部位均无遗留明显损害痕迹。
2 讨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多数学者报告其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占20.0%左右,仅次于消化性溃疡。由药物因素诱发的AGML占总数的比例,国内一组资料占57.1%。其中由阿斯匹林引起者占37.5%,1994年洛杉矶第10届胃肠病学大会报道占33%,本组占32.5%,药源性AGML占总数80%。
本组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服药后至发病时间短,数小时后即可发病,本组有10例因服中药或药酒而发病。本组病例病情较轻,无发生失血性休克者。有报道[2]因服炎痛喜康致大出血死亡的病例。
对消炎痛、阿斯匹林和酒精致胃粘膜损伤的研究显示影响胃粘膜血流为始发启动因素,主要与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有关,结果导致胃腺体分泌粘液和合成糖蛋白减少,削弱粘液的保护作用;使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活性作用的磷脂减少,粘膜表面粘液粘滞性减低,疏水功能减弱,粘膜抗H+回渗功能减弱;胃粘膜血管收缩,内皮损伤,血流减少而致粘膜供血障碍;阻断白细胞介素Ⅰ对胃粘膜的保护能力。
有研究显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粘膜表面的疏水性能减小,胃粘膜抗攻击因子损害能力减弱。本组胃幽门螺杆菌检出率82.6%,与同期内镜检查慢性胃炎该菌的检出率相似,较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高。推测本组患者大部分原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在原有慢性胃炎基础上服用药物致AGML的可能。
急诊胃镜检查是对AGML诊断的最可靠的手段。除非病情严重,因大出血血压不稳定或有其它禁忌证的情况下,都可进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在直视下喷洒止血药物止血。本组有10例在胃镜直视下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素液等均很快止血,2周后胃镜复查粘膜修复。
作者单位:湛江南油医院(524057)
参考文献
1 孙九玲.急性胃粘膜病变治疗进展.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4): 230
2 林显华.炎痛喜康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致死1例.实用内科学杂志,1988 ,8(10):557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8期 Vol.20 No.8 1999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是指机体遭受创伤或因严重疾病处于应激状态和因服用某些药物或刺激性物质而引起的胃肠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形成的统称。我们从 1989~ 1997年检出的57例AGML中,因药物所致者46例,约占8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16~70岁,平均36.5岁。本组因发热、头痛服去痛片2例、解热止痛散4例,服阿斯匹林15例,因风湿、类风湿、慢性肾炎口服或注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发病的9例,服消炎痛、炎痛喜康各3例,服祛风湿中药3例,中药酒5例,胆石通2例。服药后出现症状时间:6 h 5例,24 h内10例,~5 d 20例,~30 d 11例。
1.2 临床表现 单纯呕血者15例,呕血、黑便者25例,6例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而无显著性出血。本组病例无因大出血出现休克者。
1.3 胃镜下所见 病变胃粘膜局部或弥漫性,以弥漫性多见,呈点状、片状出血,针尖至2 cm大小者32例,其中有的伴弥漫性渗血及血痂,形成出血灶新旧不等。有浅表糜烂、溃疡出血24例,其余以上表现混合存在,未见深溃疡和小血管暴露性出血病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胃底、胃窦各次之,分别为32、27、21例,全胃分布8例。
1.4 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病理改变 全部病例取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杆菌检测,检出率38/46(82.6%)。病理改变主要为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浅表糜烂或溃疡,并有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1.5 转归 去除病因后经内科治疗,均较快痊愈。24例于病后2~3周胃镜复查,病变部位均无遗留明显损害痕迹。
2 讨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多数学者报告其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占20.0%左右,仅次于消化性溃疡。由药物因素诱发的AGML占总数的比例,国内一组资料占57.1%。其中由阿斯匹林引起者占37.5%,1994年洛杉矶第10届胃肠病学大会报道占33%,本组占32.5%,药源性AGML占总数80%。
本组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服药后至发病时间短,数小时后即可发病,本组有10例因服中药或药酒而发病。本组病例病情较轻,无发生失血性休克者。有报道[2]因服炎痛喜康致大出血死亡的病例。
对消炎痛、阿斯匹林和酒精致胃粘膜损伤的研究显示影响胃粘膜血流为始发启动因素,主要与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有关,结果导致胃腺体分泌粘液和合成糖蛋白减少,削弱粘液的保护作用;使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活性作用的磷脂减少,粘膜表面粘液粘滞性减低,疏水功能减弱,粘膜抗H+回渗功能减弱;胃粘膜血管收缩,内皮损伤,血流减少而致粘膜供血障碍;阻断白细胞介素Ⅰ对胃粘膜的保护能力。
有研究显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粘膜表面的疏水性能减小,胃粘膜抗攻击因子损害能力减弱。本组胃幽门螺杆菌检出率82.6%,与同期内镜检查慢性胃炎该菌的检出率相似,较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高。推测本组患者大部分原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在原有慢性胃炎基础上服用药物致AGML的可能。
急诊胃镜检查是对AGML诊断的最可靠的手段。除非病情严重,因大出血血压不稳定或有其它禁忌证的情况下,都可进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在直视下喷洒止血药物止血。本组有10例在胃镜直视下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素液等均很快止血,2周后胃镜复查粘膜修复。
作者单位:湛江南油医院(524057)
参考文献
1 孙九玲.急性胃粘膜病变治疗进展.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4): 230
2 林显华.炎痛喜康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致死1例.实用内科学杂志,1988 ,8(10):557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8期 Vol.20 No.8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