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李梅
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分型多有赖于骨髓检查。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骨髓改变,对我院1988年至1996年收治的246例恶血液病骨髓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为1988年至1996年的病例,其中住院223例,门诊23例。男性163例,女性80例,男女比为2.37∶1。年龄8个月~80岁,中位年龄35岁。≤15岁79例(占总数之32.1%)。
1.2 检查方法: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行形态学分析,根据分型需要作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酶染色,糖元染色,热盐水溶解试验,硷性磷酸酶染色,α-醋酸荼脂酶染色,铁染色。
1.3 结果:急淋65例(26.4%),急非淋91例,其中M19例(3.7%)、M238例(15.4%)、M326例(10.6%)、M46例(2.4%)、M512例(4.9%),绿色瘤2例(0.8%),浆细胞白血病1例(0.4%),慢粒30例(12.2%),慢淋1例(0.4%),非霍奇金氏淋巴白血病15例(6.2%),神经母细胞瘤1例(0.4%),多发性骨髓瘤25例(1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2.9%),恶组4例(1.6%),骨髓转移癌4例(1.6%)。
2 讨论
在本文统计的246例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占63.41%(156/246),其中急非淋91例(36.99%),急淋65例(26.42),其二者比为1.4∶1。发病率位于第三位的是慢粒30例(占12.3%),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25例(占10.3%),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5例(占6.2%),居第五位。
从以上结果可见,白血病是最多见的恶性血液病,其分型结果与文献对比,多数相同(1,2);低于文献报告的是M4、M5。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往对分型不够重视,如M5,认为急单和急粒在治疗方案上差别不大,即使错分为急粒对临床影响不大;二是组织化学染色不及时;三是对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者归粒系。
本文急淋占恶性血液病26.42%,占白血病的34.39%,基本同文献。按FAB分型标准,急淋可分为三型: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细胞较为规则;L2型介于L1与L3之间,有小细胞亦有大细胞;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多不规则,浆较多,泡状,空泡在胞浆或核上。淋巴细胞形态相对变化不大,核膜较为明显,加上过氧化酶阴性糖元染色阳性(颗粒状),对判断急淋不是太难。由于急淋的形态学分型对治疗意义不大,本文不另作分型统计。
慢粒30例,占恶性血液病12.2%,占白血病15.82%,与文献基本相同。慢粒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血象和骨髓象也典型,以中性晚幼和带状核粒细胞增多,伴嗜酸、嗜碱性细胞增多为特征,所以慢粒的符合率较高。
慢淋仅占恶性血液病的0.41%(1/246),较为少见。由于慢淋发病缓和,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常常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
在特殊类型的几种血液病中,绿色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浆细胞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例数不多,占比例不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白血病占恶性血液病6.2%,与文献0.3%相差甚远。分析原因:①我院肿瘤病人较为集中;②本文分析是以骨髓变化为根据,无骨髓改变者未列入统计;③与人们的医学水平有关,由于淋巴瘤早期无痛无不适感,当发展到晚期侵犯或压迫其它器官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白血病正是淋巴瘤晚期的一个表现(3)。
骨髓转移癌在246例恶性血液病中占4例,占1.6%。据报导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率在27%(4),而我院近9年平均每年收治各种肿瘤患者近900例,检出率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骨髓检查不够重视,血液科以外的肿瘤科、内科很少做骨穿。二是癌细胞转移不一定在穿刺部位内。
作者单位: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99
[2]车春兰,杨天楹,钱林生等.2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的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9;1(10):24
[3]陈捷先主编.临床血液病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40
[4]张晓春,刘蒲香.骨转移癌综合治疗.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1995:11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期 No.2 1999
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分型多有赖于骨髓检查。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骨髓改变,对我院1988年至1996年收治的246例恶血液病骨髓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为1988年至1996年的病例,其中住院223例,门诊23例。男性163例,女性80例,男女比为2.37∶1。年龄8个月~80岁,中位年龄35岁。≤15岁79例(占总数之32.1%)。
1.2 检查方法: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行形态学分析,根据分型需要作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酶染色,糖元染色,热盐水溶解试验,硷性磷酸酶染色,α-醋酸荼脂酶染色,铁染色。
1.3 结果:急淋65例(26.4%),急非淋91例,其中M19例(3.7%)、M238例(15.4%)、M326例(10.6%)、M46例(2.4%)、M512例(4.9%),绿色瘤2例(0.8%),浆细胞白血病1例(0.4%),慢粒30例(12.2%),慢淋1例(0.4%),非霍奇金氏淋巴白血病15例(6.2%),神经母细胞瘤1例(0.4%),多发性骨髓瘤25例(1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2.9%),恶组4例(1.6%),骨髓转移癌4例(1.6%)。
2 讨论
在本文统计的246例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占63.41%(156/246),其中急非淋91例(36.99%),急淋65例(26.42),其二者比为1.4∶1。发病率位于第三位的是慢粒30例(占12.3%),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25例(占10.3%),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5例(占6.2%),居第五位。
从以上结果可见,白血病是最多见的恶性血液病,其分型结果与文献对比,多数相同(1,2);低于文献报告的是M4、M5。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往对分型不够重视,如M5,认为急单和急粒在治疗方案上差别不大,即使错分为急粒对临床影响不大;二是组织化学染色不及时;三是对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者归粒系。
本文急淋占恶性血液病26.42%,占白血病的34.39%,基本同文献。按FAB分型标准,急淋可分为三型: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细胞较为规则;L2型介于L1与L3之间,有小细胞亦有大细胞;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多不规则,浆较多,泡状,空泡在胞浆或核上。淋巴细胞形态相对变化不大,核膜较为明显,加上过氧化酶阴性糖元染色阳性(颗粒状),对判断急淋不是太难。由于急淋的形态学分型对治疗意义不大,本文不另作分型统计。
慢粒30例,占恶性血液病12.2%,占白血病15.82%,与文献基本相同。慢粒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血象和骨髓象也典型,以中性晚幼和带状核粒细胞增多,伴嗜酸、嗜碱性细胞增多为特征,所以慢粒的符合率较高。
慢淋仅占恶性血液病的0.41%(1/246),较为少见。由于慢淋发病缓和,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常常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
在特殊类型的几种血液病中,绿色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浆细胞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例数不多,占比例不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白血病占恶性血液病6.2%,与文献0.3%相差甚远。分析原因:①我院肿瘤病人较为集中;②本文分析是以骨髓变化为根据,无骨髓改变者未列入统计;③与人们的医学水平有关,由于淋巴瘤早期无痛无不适感,当发展到晚期侵犯或压迫其它器官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白血病正是淋巴瘤晚期的一个表现(3)。
骨髓转移癌在246例恶性血液病中占4例,占1.6%。据报导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率在27%(4),而我院近9年平均每年收治各种肿瘤患者近900例,检出率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骨髓检查不够重视,血液科以外的肿瘤科、内科很少做骨穿。二是癌细胞转移不一定在穿刺部位内。
作者单位: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99
[2]车春兰,杨天楹,钱林生等.2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的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9;1(10):24
[3]陈捷先主编.临床血液病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40
[4]张晓春,刘蒲香.骨转移癌综合治疗.中国肿瘤临床年鉴 1995:11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期 No.2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