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1555
http://www.100md.com
     江剑辉 郑惠童 黄志坚 刘莎 邹红梅 张要必

    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功能不成熟,特别是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故比足月儿更易感染,临床医生习惯给予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样做是否合理呢?本文对一组出生时无感染征象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严格设置对照组,观察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1997年5月26日~1997年12月25日本院新生儿科早产儿诊疗护理中心收治的早产儿,共48例,男26例,女22例;胎龄31周~36周,出生体重1 400~2 700 g;羊水清41例,羊水浊(+)7例,胎膜早破时间均不超过12 h。Apgarr评分正常41例,轻度窒息7例,选择病例于生后即由产房直接转入病房,均符合如下标准:产母无感染,羊水情况为清~(+)混浊,胎膜早破时间<12 h,无重度窒息或气管插管史,临床无感染指标。

    1.2 分组与治疗 按单、双次序随机进入两组,A组:入院后2 h内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选择丁胺卡那素,氧哌嗪青霉素和灭滴灵,使用其中1~2种,连用3~5 d。另一组为B组:入院后不用抗生素。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混浊度、窒息等围产因素以及体内IgG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其他治疗护理及消毒隔离方法相同。如果住院期间证实发生感染性疾病,均按院内感染个案登记办法进行登记并按具体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

    1.3 观察方法 感染性疾病诊断参考《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院内感染标准按广东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

    记录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预后并作对比,统计学处理用两组数据的χ2检验。

    1.4 结果 两组早产儿共48例,共发生8例次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3%,包括肺炎2例,感染性皮炎2例,结膜炎2例及脐炎和尿路感染各1例。详见表1。

    表1 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和预后

    n(例) 感染

    例数 感染

    例次 院内感染发生率

    (%) 死亡

    (例) 存活率

    (%)

    A组 24 2 4 13.3 0 100

    B组 24 3 4 13.3 0 100

    合计 48 5 8 13.3 0 100

    2 讨论

    临床上关于医院感染的防治和抗生素合理应用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滥用抗生素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已成为共识。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不成熟,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比足月儿低,往往更容易发生感染。本组入院时无感染征象的早产儿在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3%,多是机会菌所致皮肤、眼、肺、脐、泌尿系等部位的感染。既往临床医生“习惯上”对早产儿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目的是预防感染和改善预后。本文资料结果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减少早产儿感染,也不影响预后,因此对无感染征象的早产儿不应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早产儿感染不能依赖抗生素,而应强调病室的消毒隔离、诊断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及适当使用免疫增加制剂,由于母乳中含有多量的各种免疫活性物质,故早产儿更应给予母乳喂养,对预防感染意义十分重大,对接触早产儿的医护人员本身的疾病隔离和清洁消毒,特别是接触患儿前后认真洗手。

    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510180)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新生儿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防治问题.中华儿科杂志, 1993,2:67

    2 叶鸿瑁,范炜珍,王玉贞,等.新生儿病房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 1993,2:77

    3 黄志坚,林穗方,魏超平.CRP监测剖宫产儿的意义.广东医学,1992,3:132

    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0卷 第7期 Vol.20 No.7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