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李明信 马建青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一外科(510010)
肝动脉门静脉置管栓塞化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但对发生导管移位未见详细的报道,我科自1990年1月~1998年4月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栓塞化疗152例,其中发生导管移位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与化疗方法 本组152例均为原发性肝癌置管区域性化疗,男性127例,女性25例,年龄平均50.2岁;其中剖腹肝动脉门静脉置管126例,经左锁骨下动脉穿刺置管26例,随访2个月~5 a。
1.2 结果 本组152例肝癌置管区域性化疗,发生动脉导管移位18例(11.8%),其中经剖腹肝动脉门静脉置管126例,动脉导管移位15例(11.9%);经左锁骨下动脉置管26例,动脉导管移位3例(11.5%)。两种方法相比动脉导管移位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剖腹门静脉置管126例,2例脱出血管外(因本组门静脉仅作灌注化疗,一般移位未作统计)。动脉导管移位类型及其发生率见表1。
表1 18例肝动脉导管移位类型及发生率
剖腹置管(126例) 左锁骨下动脉置管(26例) 发生率
(%)
例数 发生率(%) 例数 发生率(%)
腹腔动脉 6 4.8 2 7.7 5.3
胃左动脉 2 1.6 0 0 1.3
肝总动脉 2 1.6 0 0 1.3
脾动脉 3 2.4 0 0 2.0
胃十二指肠动脉 2 1.6 0 0 1.3
腹主动脉 0 0 1 3.8 0.7
2 讨论
2.1 发生率及原因与预防 本组动脉导管移位发生率11.8%(18/152),其中经剖腹置管导管移位发生率11.9(15/126),经左锁骨下动脉置管移位发生率11.5%(3/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剖腹门静脉置管脱出血管外2例。动脉导管移位的类型有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腹主动脉等,最多见为腹腔动脉(5.3%)。分析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主要为:①肠胃蠕动;②导管固定不牢,本组体外引流管固定法运用于腹内动静脉导管固定后无一例发生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③血流动力学变化;④人体(包括内脏器官)活动;⑤留置管在靶动脉内过短,或靶动脉本身过短等。其预防措施:①导管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肝动脉门静脉导管置入不宜过浅;②导管固定牢靠;③导管在腹内留有一定长度、活动度;④不宜大范围、大运动量的活动等。
2.2 诊断与影响 处理:动静脉导管移位诊断比较容易,经此导管造影即可明确。导管移位导致导管位置不准确,影响治疗的疗效。同时可使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更明显,甚至意外并发症如异位栓塞、剧烈腹痛等,本组2例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经此灌注化疗致剧烈腹痛,停止灌注即可缓解,具体可归纳以下三类:①部分不宜进一步(灌注或栓塞)化疗如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肝动脉导管移位至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等;②部分不宜进一步栓塞但可灌注化疗,如导管移位至肝总动脉;③部分仍可灌注化疗,但效果相当差,如导管移位至腹腔动脉等。对于不宜化疗或栓塞的导管移位部分需废用,如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部分如需要继续使用可进行调整;对移位至脾动脉导管也可作为门静脉化疗使用。肝动脉门静脉导管化疗栓塞前常规造影非常重要,既能明确导管位置、肿瘤情况,又能指导下一步的治疗,防止并发症如异位栓塞等。
广东医学
GUANGDONG YIXUE
1999年 第20卷 第1期 No.1 Vol.1 1999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一外科(510010)
肝动脉门静脉置管栓塞化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但对发生导管移位未见详细的报道,我科自1990年1月~1998年4月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栓塞化疗152例,其中发生导管移位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与化疗方法 本组152例均为原发性肝癌置管区域性化疗,男性127例,女性25例,年龄平均50.2岁;其中剖腹肝动脉门静脉置管126例,经左锁骨下动脉穿刺置管26例,随访2个月~5 a。
1.2 结果 本组152例肝癌置管区域性化疗,发生动脉导管移位18例(11.8%),其中经剖腹肝动脉门静脉置管126例,动脉导管移位15例(11.9%);经左锁骨下动脉置管26例,动脉导管移位3例(11.5%)。两种方法相比动脉导管移位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剖腹门静脉置管126例,2例脱出血管外(因本组门静脉仅作灌注化疗,一般移位未作统计)。动脉导管移位类型及其发生率见表1。
表1 18例肝动脉导管移位类型及发生率
剖腹置管(126例) 左锁骨下动脉置管(26例) 发生率
(%)
例数 发生率(%) 例数 发生率(%)
腹腔动脉 6 4.8 2 7.7 5.3
胃左动脉 2 1.6 0 0 1.3
肝总动脉 2 1.6 0 0 1.3
脾动脉 3 2.4 0 0 2.0
胃十二指肠动脉 2 1.6 0 0 1.3
腹主动脉 0 0 1 3.8 0.7
2 讨论
2.1 发生率及原因与预防 本组动脉导管移位发生率11.8%(18/152),其中经剖腹置管导管移位发生率11.9(15/126),经左锁骨下动脉置管移位发生率11.5%(3/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剖腹门静脉置管脱出血管外2例。动脉导管移位的类型有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腹主动脉等,最多见为腹腔动脉(5.3%)。分析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主要为:①肠胃蠕动;②导管固定不牢,本组体外引流管固定法运用于腹内动静脉导管固定后无一例发生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③血流动力学变化;④人体(包括内脏器官)活动;⑤留置管在靶动脉内过短,或靶动脉本身过短等。其预防措施:①导管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肝动脉门静脉导管置入不宜过浅;②导管固定牢靠;③导管在腹内留有一定长度、活动度;④不宜大范围、大运动量的活动等。
2.2 诊断与影响 处理:动静脉导管移位诊断比较容易,经此导管造影即可明确。导管移位导致导管位置不准确,影响治疗的疗效。同时可使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更明显,甚至意外并发症如异位栓塞、剧烈腹痛等,本组2例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经此灌注化疗致剧烈腹痛,停止灌注即可缓解,具体可归纳以下三类:①部分不宜进一步(灌注或栓塞)化疗如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肝动脉导管移位至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等;②部分不宜进一步栓塞但可灌注化疗,如导管移位至肝总动脉;③部分仍可灌注化疗,但效果相当差,如导管移位至腹腔动脉等。对于不宜化疗或栓塞的导管移位部分需废用,如门静脉导管脱出血管外;部分如需要继续使用可进行调整;对移位至脾动脉导管也可作为门静脉化疗使用。肝动脉门静脉导管化疗栓塞前常规造影非常重要,既能明确导管位置、肿瘤情况,又能指导下一步的治疗,防止并发症如异位栓塞等。
广东医学
GUANGDONG YIXUE
1999年 第20卷 第1期 No.1 Vol.1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