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http://www.100md.com
黄全
我院于1994~1998年采用经皮锥颅、注入尿激酶(uk)引流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8岁,平均28.5岁。车祸伤16例,打击伤14例,坠落伤8例。GCS计分:5~8分5例,9~12分17例,13~15分16例。伤后至引流时间:24小时以内12例,24~48小时15例,48~72小时11例。
1.2 CT扫描:(1)血肿部位:血肿均位于幕上颞顶额部,硬膜外28例,硬膜下6例,脑内13例。单侧血肿29例,双侧血肿9例,伴程度不等脑挫伤31例。(2)占位效应:中线移位26例,脑室变形28例,环池变窄20例。(3)本组血肿量20~60ml,平均34ml,30ml以上29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方法:根据CT片或在CT室定位,局麻,在血肿最大层面经皮锥颅,硬膜外血肿直接置入引流管,硬膜下和脑内血肿用脑穿针穿刺血肿后再套入引流管,引流管使用3~5mm硅胶管,末端剪有多个侧孔。置管成功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吸出血凝块,后注入uk2~3万u,夹管4小时后开放,持续引流,每天1次,引出量与术前计算量相当时,复查CT拔管。
1.4 结果:疗程2~5天,平均2.9天。全组病人治愈,血肿消失。
2 讨论
既往锥颅引流术仅用于院前急救和脑内血肿(1,2),前者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可以缓解部份颅内压,以争取时间送院治疗,后者则只能引流液态血肿,固态血肿难以引出,且穿刺部位不易掌握,血肿量亦不易估计,效果较差,所以少用。CT问世后,能清楚了解颅内血肿部位、性质和量的多少,穿刺血肿腔准确,加上应用纤溶药物,如uk,溶解血肿得以引流,因其效果较好,近年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 http://www.100md.com
uk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故能溶解血肿,该药无抗原性,安全性高,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溶凝剂。uk溶解血肿为液态后,不但能引流出体外,亦易于吸收。
一般认为,幕上血肿大于30ml需手术治疗,少于30ml可以保守治疗。根据我们的经验,幕上血肿30~60ml,中线移位在1cm以内,无脑疝,均可选择锥颅术。至于硬膜外和脑内血肿在30ml以下病例,虽可保守治疗,但是,硬膜外血肿吸收缓慢,2周后完全吸收仅占28%(3),不能吸收血肿,易出现机化(1)。脑内血肿虽然吸收较快,但也需2周,如果待其自行吸收,则血肿对脑组织造成的压迫、脑组织缺血、软化已呈不可逆损害(4)。所以,对少量的硬膜外和脑内血肿,也应早期锥颅引流。硬膜下少量血肿,因呈薄层状态,穿刺深度较难掌握以及幕下血肿,不主张应用。
锥颅引流术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病例,更能体现其优点。本组1例3个月婴儿,坠落伤,昏迷,左侧瞳孔散大,脑疝,CT片见左侧颞顶额部硬膜下血肿,量40ml,经前囱穿刺和在左侧鳞状缝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出大部分血肿,婴儿当时清醒,啼哭,左侧瞳孔缩小,2天后复查CT,血肿消失。又如1例78岁患者,车祸伤,昏迷,GCS 6分,CT片见右额顶部脑内血肿,量50ml,该病例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开颅易出现并发症,经锥颅引流,患者清醒,3天后复查CT血肿消失。
, http://www.100md.com
血肿较大,CT层面较多的病例,用CT片定位即可。血肿小,CT层面较少的,为保证穿刺准确,需在CT室定位。如是硬膜外血肿,用4.5mm钻头,经皮锥穿颅骨后,直接置入较大引流管。硬膜下或脑内血肿,用较细钻头锥颅,脑穿针穿刺血肿腔后,再套入引流管。我们主张用手摇骨锥,不用手锥,因手锥不能选择钻头大小。置管成功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尽量吸出小的血凝块,再经引流管注入uk2~3万u,夹管4小时,待其血肿溶解,然后开放持续引流。每天用uk1次,疗程2~5天。引流量与术前估算的血肿量相当时,复查CT,血肿消失后拔管。要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保持引流管的干燥,留置引流管以不超过5天为宜。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检测,如病情恶化,血肿增大,开颅清除血肿。
锥颅引流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只要指征选择得当,不失为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段。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外科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2~339
[2]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51
[3]张荣勋,白宝忠,焦保华,等.外伤性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适应症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11):161
[4]朱 毅,韩世福,成力伟,等.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锥孔尿激酶引流术的临床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11):114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YIXUE
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21 No.4 1999, 百拇医药
我院于1994~1998年采用经皮锥颅、注入尿激酶(uk)引流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8岁,平均28.5岁。车祸伤16例,打击伤14例,坠落伤8例。GCS计分:5~8分5例,9~12分17例,13~15分16例。伤后至引流时间:24小时以内12例,24~48小时15例,48~72小时11例。
1.2 CT扫描:(1)血肿部位:血肿均位于幕上颞顶额部,硬膜外28例,硬膜下6例,脑内13例。单侧血肿29例,双侧血肿9例,伴程度不等脑挫伤31例。(2)占位效应:中线移位26例,脑室变形28例,环池变窄20例。(3)本组血肿量20~60ml,平均34ml,30ml以上29例。
, http://www.100md.com
1.3 方法:根据CT片或在CT室定位,局麻,在血肿最大层面经皮锥颅,硬膜外血肿直接置入引流管,硬膜下和脑内血肿用脑穿针穿刺血肿后再套入引流管,引流管使用3~5mm硅胶管,末端剪有多个侧孔。置管成功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吸出血凝块,后注入uk2~3万u,夹管4小时后开放,持续引流,每天1次,引出量与术前计算量相当时,复查CT拔管。
1.4 结果:疗程2~5天,平均2.9天。全组病人治愈,血肿消失。
2 讨论
既往锥颅引流术仅用于院前急救和脑内血肿(1,2),前者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可以缓解部份颅内压,以争取时间送院治疗,后者则只能引流液态血肿,固态血肿难以引出,且穿刺部位不易掌握,血肿量亦不易估计,效果较差,所以少用。CT问世后,能清楚了解颅内血肿部位、性质和量的多少,穿刺血肿腔准确,加上应用纤溶药物,如uk,溶解血肿得以引流,因其效果较好,近年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 http://www.100md.com
uk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故能溶解血肿,该药无抗原性,安全性高,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溶凝剂。uk溶解血肿为液态后,不但能引流出体外,亦易于吸收。
一般认为,幕上血肿大于30ml需手术治疗,少于30ml可以保守治疗。根据我们的经验,幕上血肿30~60ml,中线移位在1cm以内,无脑疝,均可选择锥颅术。至于硬膜外和脑内血肿在30ml以下病例,虽可保守治疗,但是,硬膜外血肿吸收缓慢,2周后完全吸收仅占28%(3),不能吸收血肿,易出现机化(1)。脑内血肿虽然吸收较快,但也需2周,如果待其自行吸收,则血肿对脑组织造成的压迫、脑组织缺血、软化已呈不可逆损害(4)。所以,对少量的硬膜外和脑内血肿,也应早期锥颅引流。硬膜下少量血肿,因呈薄层状态,穿刺深度较难掌握以及幕下血肿,不主张应用。
锥颅引流术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病例,更能体现其优点。本组1例3个月婴儿,坠落伤,昏迷,左侧瞳孔散大,脑疝,CT片见左侧颞顶额部硬膜下血肿,量40ml,经前囱穿刺和在左侧鳞状缝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出大部分血肿,婴儿当时清醒,啼哭,左侧瞳孔缩小,2天后复查CT,血肿消失。又如1例78岁患者,车祸伤,昏迷,GCS 6分,CT片见右额顶部脑内血肿,量50ml,该病例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开颅易出现并发症,经锥颅引流,患者清醒,3天后复查CT血肿消失。
, http://www.100md.com
血肿较大,CT层面较多的病例,用CT片定位即可。血肿小,CT层面较少的,为保证穿刺准确,需在CT室定位。如是硬膜外血肿,用4.5mm钻头,经皮锥穿颅骨后,直接置入较大引流管。硬膜下或脑内血肿,用较细钻头锥颅,脑穿针穿刺血肿腔后,再套入引流管。我们主张用手摇骨锥,不用手锥,因手锥不能选择钻头大小。置管成功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尽量吸出小的血凝块,再经引流管注入uk2~3万u,夹管4小时,待其血肿溶解,然后开放持续引流。每天用uk1次,疗程2~5天。引流量与术前估算的血肿量相当时,复查CT,血肿消失后拔管。要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保持引流管的干燥,留置引流管以不超过5天为宜。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检测,如病情恶化,血肿增大,开颅清除血肿。
锥颅引流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只要指征选择得当,不失为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段。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外科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2~339
[2]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51
[3]张荣勋,白宝忠,焦保华,等.外伤性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适应症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11):161
[4]朱 毅,韩世福,成力伟,等.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锥孔尿激酶引流术的临床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11):114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YIXUE
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21 No.4 199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