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2417
http://www.100md.com
     陆珏村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传染科1987~1997年收治57例肺结核咯血病人,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肺结核咯血者,男41例,女16例,全部病例均经胸片、痰检等检查确诊。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16~34岁13例(22.8%),35~54岁32例(56.1%),55~67岁12例(21.1%)。农村患者46例(80.7%),城镇患者11例(19.3%)。合并肺部感染12例(21.1%),合并慢支7例(12.2%),合并支扩3例(5.2%),合并肺心病6例(10.5%)。Ⅲ型肺结核21例(36.8%),Ⅳ型肺结核36例(63.2%)。规律用抗结核药者19例(33.3%),不规律用药38例(66.7%)。不规律用药的原因有:(1)初治阶段症状缓解,自认为痊愈而自行停药26例,占不规律用药的68.4%。(2)在乡级卫生院门诊或本院外门诊治疗,未给拟订具体化疗方案的6例,占15.8%。(3)因经济困难未完成疗程的4例占10.5%。(4)因抗结核药的副作用而中途自行停药的2例占5.3%。

    1.2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入院后给予安慰,镇静,卧床休息,应用止血敏、安络血、6氨基已酸、止血芳酸等止血药,或酌情加用脑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阿托品、糖皮质激素等;同时按初治、复治制定抗结核化疗方案;并按合并症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其中55例于2~6天内咯血停止,2例因大咯血窒息而死亡。

    2 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肺结核四种类型中,原发性肺结核和血行播散粟粒性肺结核一般肺组织受破坏范围较小,极少发生咯血。浸润性肺结核是原发性肺结核发展的后果,浸润性肺结核由于肺组织因结核菌感染发生炎症,致使肺上皮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组织胺、5-羟色胺等,这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出现痰中带血或小血块。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是浸润性肺结核恶化的结果,往往是浸润性肺结核未能规律用抗结核药有效治疗而发展形成,浸润性肺结核病灶发生干酷样坏死、液化、形成空洞;如侵蚀小血管、管壁破溃时则引起中等量咯血;如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则引起大量咯血。咯血的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完全平行。一般认为咯血与空洞的有无、大小及多少成正比。Minor等1957年报告230例肺结核咯血中,78.7%有空洞存在(1)。肺结核如果合并混合感染、肺脓肿、肺水肿或支气管扩张等,皆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咯血。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较长,因而治疗的时间相应较长。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的化疗。本组57例肺结核咯血病人,其中38例未能按化疗全程规律用药,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大部分转化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并发咯血,占本组病例66.7%。目前,在边远的农村尤其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农村,人们对结核病缺乏充分的认识,患者未能规律全程用抗痨药,使病反复并渐加重,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重新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在卫生条件还较差、卫生观念较薄弱的农村边远山区,人们居住较密集的村镇。未能规律全程用药疾病得不到控制的肺结核病例,病渐加重逐步演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而常发生咯血,成为传染源传染周围人群,是结核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边远的农村,除了加强预防接种卡介苗外,还要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宣传,使人们对结核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积极利用各种方式,重点人群调查,密切接触者、可疑者检查,线索调查、普查等发现病人。对查出来的病患者及早治疗,坚持做到查出必治,治必彻底,消灭传染源。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蔓延,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乃至村卫生所,要切实对结核病人进行登记、疫报、治疗管理。医务人员要具高度责任心,对初治或复治病人制订具体的化疗方案,督促、指导患者按方案坚持用抗痨药完成全疗程,达到病灶稳定钙化,减少肺结核咯血这一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上思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何恩泉.王元纯编著.咯血.第1版.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33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