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编号:10562419
水平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76例
http://www.100md.com
     滕居赞 彭 京

    从1993年7月~1998年7月,我院采用中立位水平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为伤后1~14天入院,其中男64例,女12例;年龄10~55岁,成人65例,儿童11例。横形骨折24例,斜形骨折11例,螺旋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32例;其中上段骨折11例,中段骨折49例,下段骨折16例。有重叠及成角移位畸形者47例,有重叠无成角畸形者13例,仅有成角畸形者16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当天或第2天进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术,患肢外展中立位,放于薄海棉枕上,进行水平牵引。无重叠畸形者,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直接行手法复位。有重叠移位者,开始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在牵引后的2~3天内拍床头X光片,如重叠畸形已纠正,即可行手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背靠背移位及成角畸形,上小夹板外固定。侧方移位者按二点加压法放置压垫,成角畸形者按三点加压法放置压垫。再拍床头X光片复查,确定复位良好后,牵引重量改为维持重量。在牵引过程中同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足趾的屈伸活动。随时注意调整牵引力线,防止旋转、成角畸形。牵引8~10周后拍片复查,如骨折端有大量连续性骨痂生长时,即可去除牵引,扶双拐下地慢慢负重行走锻炼,直到骨折愈合。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本组76例,牵引时间8~10周,平均9.5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人均得到3~6个月的随访。疗效标准按1994年6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愈61例,占80.2%。好转10例,占13.2%。未愈5例,占6.6%。5例未愈者后改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治愈。

    2 讨论

    2.1 牵引固定的作用:骨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传统的方法(1)都是将患肢放于托马氏架上进行牵引,其缺点是需要特殊复杂的牵引支架,病人臀部有支架阻挡,大小便、床边拍X光片及各种护理极不方便。1984年,天津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临床经验集)首先应用无架水平牵引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取得成功,我院于1984年开始应用该疗法,取得满意疗效。水平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是中医“拨伸牵引”原则的应用。在牵引的同时进行手法复位,可纠正骨折端的侧方移位、重叠畸形、成角畸形、旋转畸形及背靠背移位。股骨干前后内三面均有肌肉附着,骨折后由于肌肉的收缩,大多发生重叠及成角畸形,故纠正重叠畸形是治疗的关键,只有在纠正重叠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骨牵引不但能纠正重叠畸形,还能对抗使骨折端再次移位的肌肉收缩力,使骨折端保持稳定状态(2)。小夹板通过扎带及压垫的作用,在进行股四头肌功能收缩活动的时候,能纠正骨折端轻度的侧方移位及成角畸形。
, 百拇医药
    2.2 注意点: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牵引穿针方向要正确,一定要使牵引针在股骨矢状面以及在股骨轴线上要垂直,牵引方向要与下肢力线一致,以防患肢远端旋转及成角畸形。要定期拍片复查,了解骨折端移位情况,以及时纠正。注意调整牵引重量,防止过度牵引,造成分离移位。本组发现4例过度牵引致骨折端分离移位约2cm,经及时减轻牵引重量,加强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通过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作用,骨折端能回缩复位。对预防过牵,使骨折端保持一定的压应力以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是很有必要的(3)。要注意随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过紧影响患肢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造成骨折端移位。水平骨牵引对股骨上1/3骨折及下1/3骨折的成角畸形较难纠正。本组有5例差者,有2例为上1/3骨折,1例为下1/3骨折,另2例差者手术中发现为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插,阻碍骨折复位。如经多次手法复位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者,应尽早手术治疗(4)。

    实践证明,本疗法骨折复位好,方法简单,适用于儿童及不愿手术治疗或全身情况差不能手术的成人股骨干骨折,特别适用于基层无手术条件的医院采用。其缺点是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易出现卧床并发症,不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不能长期卧床的患者。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外二科

    参考文献

    1 天津医院骨科.临床骨科学(创伤)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340

    2 周伯齐,牵引复位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体会.中医正骨 1997;9(4):41

    3 王大伟.黄有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20例临床报告.广西中医药 1988;11(5):7

    4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60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1卷 第5期 Vol.21 No.5 199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