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249例声像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何冰玲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本文就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9例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探讨B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年龄18~56岁,平均39.6岁。临床表现为痛经并进行性加重94例,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68例,痛经伴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50例,体检发现子宫增大或盆腔包块3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周。
1.2 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SI-400型或日本阿洛卡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膀胱中度充盈,在下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多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卵巢及宫旁组织。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本组资料中,子宫腺肌症116例,B超诊断正确91例,占78.4%,误诊25例,占21.6%,均误为子宫肌瘤,其中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1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78例,B超诊断正确70例,占87.7%,误诊8例,占10.3%,误为卵巢单纯性囊肿5例,误为卵巢囊性畸胎瘤3例。子宫腺肌症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55例,B超均诊断正确。在月经前后动态观察53例,均有声像图变化。
2.2 子宫腺肌症声像图表现:分两个类型,(1)子宫均匀增大型:子宫呈均匀增大,以子宫后壁增厚为明显,形态呈球形,宫腔内膜线未被推移,部份子宫壁上可见散在、均匀的不均质斑片状低回声或类园形无回声区;(2)子宫腺肌瘤型,在子宫壁上呈局灶性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或不清,未见包膜,多发生在子宫后壁,不向子宫表面凸隆,宫腔内膜线未被推移,本组腺肌瘤最大为5.2cm×4.0cm×5.0cm,最小为1.5cm×1.8cm×1.1cm。
2.3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声像图表现:根据囊肿形态及内部回声分为三型:(1)囊肿型。形态规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厚3mm者占85.7%。囊肿内部回声可呈无回声囊肿型,均匀点状型和混合型,以均匀点状型多见,本组占81.1%,与有关报道相一致(4,5)。囊肿型主要和卵巢单纯性囊肿相鉴别,卵巢单纯性囊肿多位于子宫上方,而内膜异位样囊肿多位于子宫两旁或偏后方。混合型主要和卵巢囊性畸胎瘤相鉴别,畸胎瘤壁薄而光滑,内部强回声后方多伴有声影或声衰减,而内膜异位样囊肿壁厚且毛糙,内部强回声团多为血块,后方未见声影。笔者认为,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的主要依据为:(1)囊肿位于子宫偏后方及两旁,与子宫及盆底组织紧贴;(2)囊壁较厚,>3mm且毛糙;(3)内部无回声区中见细小点状强回声分布。
, 百拇医药
子宫腺肌症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时,可互相联系,B超易作出明确诊断,本组55例B超均诊断正确。在月经前后作动态观察,也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个重要手段,本组有53例进行了月经前后对比观察,发现在月经期及月经后,子宫或囊肿增大更为明显,内部回声也有改变。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声像图上是有其特点的,只要仔细观察,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尤其在月经前后作动态观察,其B超诊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曹海根,王金锐主编.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84
2 缪国良,子宫腺肌病54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杂志 1990;6(4):241
, http://www.100md.com
3 赵 梅,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超声图像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12(10):34
4 程玉芳,张缙熙,张淑芳.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显橡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8;10(3)146
5 贾联苏,刘明瑜,赵玉珍,等.超声像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1;13(4):214.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No.6 Vol.21 1999, 百拇医药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本文就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9例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探讨B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年龄18~56岁,平均39.6岁。临床表现为痛经并进行性加重94例,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68例,痛经伴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50例,体检发现子宫增大或盆腔包块3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周。
1.2 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SI-400型或日本阿洛卡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膀胱中度充盈,在下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多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卵巢及宫旁组织。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本组资料中,子宫腺肌症116例,B超诊断正确91例,占78.4%,误诊25例,占21.6%,均误为子宫肌瘤,其中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1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78例,B超诊断正确70例,占87.7%,误诊8例,占10.3%,误为卵巢单纯性囊肿5例,误为卵巢囊性畸胎瘤3例。子宫腺肌症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55例,B超均诊断正确。在月经前后动态观察53例,均有声像图变化。
2.2 子宫腺肌症声像图表现:分两个类型,(1)子宫均匀增大型:子宫呈均匀增大,以子宫后壁增厚为明显,形态呈球形,宫腔内膜线未被推移,部份子宫壁上可见散在、均匀的不均质斑片状低回声或类园形无回声区;(2)子宫腺肌瘤型,在子宫壁上呈局灶性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或不清,未见包膜,多发生在子宫后壁,不向子宫表面凸隆,宫腔内膜线未被推移,本组腺肌瘤最大为5.2cm×4.0cm×5.0cm,最小为1.5cm×1.8cm×1.1cm。
2.3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声像图表现:根据囊肿形态及内部回声分为三型:(1)囊肿型。形态规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厚3mm者占85.7%。囊肿内部回声可呈无回声囊肿型,均匀点状型和混合型,以均匀点状型多见,本组占81.1%,与有关报道相一致(4,5)。囊肿型主要和卵巢单纯性囊肿相鉴别,卵巢单纯性囊肿多位于子宫上方,而内膜异位样囊肿多位于子宫两旁或偏后方。混合型主要和卵巢囊性畸胎瘤相鉴别,畸胎瘤壁薄而光滑,内部强回声后方多伴有声影或声衰减,而内膜异位样囊肿壁厚且毛糙,内部强回声团多为血块,后方未见声影。笔者认为,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的主要依据为:(1)囊肿位于子宫偏后方及两旁,与子宫及盆底组织紧贴;(2)囊壁较厚,>3mm且毛糙;(3)内部无回声区中见细小点状强回声分布。
, 百拇医药
子宫腺肌症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样囊肿时,可互相联系,B超易作出明确诊断,本组55例B超均诊断正确。在月经前后作动态观察,也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个重要手段,本组有53例进行了月经前后对比观察,发现在月经期及月经后,子宫或囊肿增大更为明显,内部回声也有改变。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声像图上是有其特点的,只要仔细观察,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尤其在月经前后作动态观察,其B超诊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曹海根,王金锐主编.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84
2 缪国良,子宫腺肌病54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杂志 1990;6(4):241
, http://www.100md.com
3 赵 梅,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超声图像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12(10):34
4 程玉芳,张缙熙,张淑芳.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显橡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8;10(3)146
5 贾联苏,刘明瑜,赵玉珍,等.超声像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1;13(4):214.
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1卷 第6期 No.6 Vol.21 199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