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a2
编号:10563713
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热点
http://www.100md.com
     自从1967年Portmann采用泡沫塑料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以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理想的介入治疗器材,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推广。1997年Ampa120tzer封堵器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开展。特别在动脉导管未闭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方面,随着病例的增加及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日益成熟,在大的医疗单位现已成为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国内近50所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仅采用进口Amp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达3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1%。严重并发症发生北为0.9%(包括封堵器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0.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塞术2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溶血1.36%,封堵器脱落0.2%,心包塞0.04%),死亡率0.04%。并发症的发生除个别与适应症选择不当或介入器材质量有关外,多数为介入治疗初期经验不足、操作有误或器材选择不妥所致。因此,进一步规范操作有误及制定相应的介入治疗指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其原因除缺损解剖部位特殊外,同样缺少理想的封堵器,致使该技术发展缓慢。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性非对称性双盘状Amp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过国内外近一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又一新热点。据统计,目前国内采用此技术已完成250余例,成功率达97。3%。由于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初期开展缺乏经验,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达2。7%,主要为封堵器脱落、溶血、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因此,未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及不具备条件的单位不应盲目开展此技术。另外,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积累更多的病例随访观察,不断总结经验,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逐步完善和规范化。

    尽管近几年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较快,但由于部分病人难以承受昂贵的进口器材费用,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推广。因此应尽快研制开发适于临床应用、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国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材,使更多的病人受益。目前国内至少有6家公司在研制该类器材,其中部分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临床,其价格显著低于进口封堵器。主要问题是无满意的国产输送系统,部分技术操作及随访不规范,缺少准确详细的病例统计资料,从而影响了国产介入器材的普及应用。

    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将会日趋扩大,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或残余狭窄的介入治疗、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将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但作为一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应熟悉内科、外科和介入方法对治疗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合并阗的临床效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同时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权衡其利弊,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取保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质量及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