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3205
http://www.100md.com
     杨红伟 刘 波

    1997年1月~12月,我科先后诊治并报疫情早期梅毒34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19~51岁,30岁以下16例,30~40岁11例,40岁以上7例。已婚27例,未婚7例;夫妻同患3对,配偶传染3例,婚外传染16例,不详12例。

    1.2 病程与分期:病程4天~6个月;Ⅰ期7例,Ⅱ期27例。

    1.3 临床症状:Ⅰ期及Ⅱ期皮肤粘膜损害无自觉症状或微痒,8例Ⅱ期患者有夜间头痛或骨痛。

    1.4 皮肤科情况:硬下疳7例,湿丘疹7例,扁平湿疣5例,掌铜红斑14例,玫瑰疹3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1例,脱发1例,银屑病样皮疹3例。合并淋病或淋病治疗史者7例,合并尖锐湿疣或尖锐湿疣治疗史者3例。

    1.5 实验室检查:Ⅰ期7例中2例RPR(-),5例RPR(+),滴度1:2~1:8;Ⅱ期27例均RPR(+),滴度1:4~1:32

    1.6 治疗:青霉素皮试阳性3例,采用替代疗法,即:红霉素口服,0.5g/次,1日4次,连用15~30天;青霉素皮试阴性31例,均采用苄星青霉素肌注,240万单位/次,1周1次,连用2~4周。

    2 结果

    随访期为2年,第一年3个月1次,第二年6个月1次〔1〕,现在所有病例均在随访期中。青霉素治疗31例,1疗程结束后,皮肤粘膜损害及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发稿时停药满三个月的患者,第一次随访全部RPR(-),至今未见临床及血清学复发。红霉素治疗3例,2例治疗随访结果同青霉素;1例治疗结束后皮损消退,3个月后RPR(+),滴度1:2,6个月后双手掌出现脱屑性斑疹,复查RPR(+),滴度升至1:8,复做青霉素皮试阴性,经苄星青霉素治疗4周后皮疹消退,3个月后RPR(-),至今未见复发。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与粘膜,晚期易侵犯心脏与〔1〕中枢神经系统,对病人危害较大。本科1997年诊治并报疫情34例早期梅毒,病例突增,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以防止梅毒的蔓延。早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且多样复杂,易与其它皮肤疾病混淆,因此,如有可疑者,应进一步做梅毒血清学检查。青霉素治疗者未见临床及血清学复发,而红霉素治疗3例中就有1例在6个月后出现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复发,故对于确实不能用青霉素治疗而采用替代疗法的患者,应该加强随访。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二医院 750011

    《参考文献》

    [1] 潘会洋,史长俊主编.性传播疾病.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4

    (收稿:1998—02—26)责编:杨自革

    宁夏医学杂志

    NINGXIA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