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理论研究 > 正文
编号:10563419
http://www.100md.com
     高 莉 刘晓雯 李 乐 胡联儒

    近年来鼠药中毒病例有所增多,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氟乙酰胺灭鼠药中毒2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1例均因误服氟乙酰胺制成的毒鼠食铒中毒。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5~9岁。发病时间均在误食后7小时内,最短为8分钟。

    1.2 临床表现:全身及四肢阵发性强直或阵挛性抽搐21例。轻者1次,1~3分钟自行缓解,重者惊厥发作3~5次以上,占47.6%,1例虽有四肢反复抽搐5次,但神志一直清楚,2例为惊厥持续状态。昏迷3例,神志模糊4例。恶心呕吐5例,腹痛2例。体征:病理反射阳性2例。肺部有干湿性罗音11例,眼底视乳头水肿5例。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9~17.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3例,尿蛋白阳性(+~++)3例。13例查肝肾功能,其中谷丙转氨酶(GPT)升高5例,谷草转氨酶(GOT)升高3例,尿素氮、肌酐均正常。检查脑电图17例,呈弥漫性轻至中度异常13例,有痫样放电2例。心肌酶检查5例,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2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例。查心电图11例,窦性心律不齐5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多导联S-T段改变2例。CT检查3例均正常。

    2 治疗与转归

    2.1 治疗方法:①清除毒物,全部病例均给予清水洗胃,硫酸镁导泻;②解毒,特殊解毒剂乙酰胺,剂量为0.1~0.3g/(kg.d),分2~3次静滴,用药3~7天;③支持、对症疗法和保护重要脏器:给予镇静、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速尿控制脑水肿,静滴脑二磷胆碱防治脑损害。

    2.2 转归:19例痊愈,无1例死亡。2例住院期间,反复惊厥发作,查脑电图有痫样放电,成为症状性癫痫,故带抗癫痫药出院,继续治疗随诊,住院时间4~16天。

    3 讨论

    3.1 氟乙酰胺中毒: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与磷酸腺苷和辅酶A作用,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的作用,从而阻断三羧酸循环,引起正常代谢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惊厥,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继而神志模糊,直至昏迷,也可出现谵妄、谵语。其次中毒反应为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损害。如果表现为频繁惊厥、昏迷者,若病史不清,易延误诊治,则死亡率高,应提高警惕。从本组资料显示,小儿多为意外性中毒,中毒的轻重与摄入量及治疗的早晚有关。

    3.2 氟乙酰胺中毒的治疗:及早彻底洗胃是治疗的关键,本组患儿发现较早并能及时洗胃者临床症状较轻。特殊解毒剂为乙酰胺,又称解氟灵,在体内对氟乙酸有干扰作用,从而减少了氟乙酰胺对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故有满意的解毒效果。应用方法为0.1~0.3g/(kg.d),分2~3次静滴,连用3~7天。本药毒性低,较安全,对于可疑中毒者,不管发病与否,都应及时给予本品,尤其在早期,应给予足量,停药不易过早〔2〕。本组患儿应用乙酰胺解毒,无1例出现其毒副作用。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稀释液,能使氟乙酰胺转变为氟乙酸钙而解毒,可酌情使用〔3〕。本组资料显示,抽搐为神经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继而可出现脑水肿、脑损害。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使用解痉药,乙酰胺与解痉药合用可增效。胞二磷胆碱可改善脑干网状结构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激活系统,促进意识恢复和脑细胞代谢。另外此药与甘露醇合用能有效地改善脑水肿,减轻脑血管麻痹,防治脑损害。对于已形成脑损害、成为症状性癫痫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同时,还应注意积极防治其它系统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和呼吸衰竭等。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儿科 750001

    4 参考文献

    1 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3

    2 吴葆杰主编.现代临床治疗药物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573

    3 黎月华,李颖.有机氟农药急性中毒11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4):336

    责编:杨自革

    (收稿:1998—03—11 修回:1998—09—08)

    宁夏医学杂志

    NINGXIA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ume21 No.4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