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临床药学
编号:10564643
乙肝抗病毒用药的八大误区
http://www.100md.com 中国食品药品网
     我国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有1.2亿人,对其进行的治疗合理与否不仅是医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正确地对乙肝患者和HBsAg阳性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实现最佳的药物经济学效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副院长郭雁宾教授,是从事四十多年肝病治疗的知名专家。她告诉记者,对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已不是合理与否的问题,而是用错药了!

    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因医生的错误用药而影响其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情形。郭雁宾教授指出,目前抗病毒用药存在八个误区:

    ■误区一:不定量(或定性)检查HBV-DNA就使用拉米夫定。郭雁宾教授解释说,尽管HBeAg阳性者的HBV-DNA一定是阳性的,但应用拉米夫定后,其血清e抗原阴转的出现时间一般较晚,如治疗前不进行检查,就缺少判定其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易造成患者的无效花费。
, http://www.100md.com
    ■误区二:对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等待其转氨酶(ALT)降至正常时才进行抗病毒治疗。郭雁宾教授纠正道,单独应用拉米夫定十分安全,对重症肝炎患者也可以应用。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绝不用等待其ALT下降后再行抗病毒治疗,否则会影响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误区三:对确诊为母婴传播致病者单独使用α干扰素。郭雁宾教授介绍,国内外大量临床经验业已证明,对确诊为母婴传播致病者施行α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

    ■误区四:对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不分情况地一律使用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郭雁宾教授认为,对于一般的HBV携带者来说,通常不适于进行抗病毒治疗。只有对一部分虽然肝功能尚在正常范围,但经综合判断已经属于慢性乙肝

    患者,或经肝活检证实肝脏的炎症分期和纤维化分级在G2S2以上者,再或是肝癌高危者,才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误区五:在血清e抗原转阴,但尚未出现e抗体时停药。郭雁宾教授指出,在抗病毒治疗时,HBV-M血清转换规律与机体自然清除病毒不同,未出现e抗体,过早停药疗效不能巩固。
, 百拇医药
    ■误区六: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发生YMDD变异后一律停药。郭雁宾教授分析说,YMDD指的是HBV-DNA聚合酶第552位点的氨基酸排序,即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发生YMDD变异后,拉米夫定对变异株的抑制效率低于其抑制野毒株的效率,但不应称之为耐药。因为,拉米夫定对于野毒株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减弱。因此,患者是否需要停药或加药等,要因人、因具体情况而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误区七: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以等待血清转换。郭雁宾教授强调,凡是治疗前ALT水平在正常值5倍以下的患者,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3年,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可达65%,但同时又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发生YMDD变异。为了提高疗效,必须同时为患者加用强有力的免疫刺激剂,如白细胞介素-2等。单用拉米夫定,不易取得预期疗效。

    ■误区八:对肝组织病变较重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慢肝重度)同时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或突然停药。“这两种做法均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肝衰竭”。郭雁宾教授接着说,在决定采取抗病毒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肝脏的承受能力。

    据郭雁宾教授介绍,北京佑安医院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2和拉米夫定,对21例HBV携带者进行48周治疗,均没有出现HBeAg阴转者。这表明,对于HBV携带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虽有可能使其HBV-DNA阴转,但非常困难。, http://www.100md.com